启蒙日本明治维新的开明书籍竟成禁书,大清师夷长技有多难

璞因挲果 2024-04-19 09:10:43

相信“明治维新”作为一个专有名字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毕竟在儿时的历史课本上曾接触过,亦或是在动漫影视作品中多多少少也有耳闻。

但是,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有多大或许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简单说吧,历时44年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一个分水岭,它打破了日本的锁国闭关,将日本两百多年来形成的三观震得粉碎,并结束了幕府,打开了与世界接轨的窗口,让日本进入了现代社会。而正是在明治维新后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才使得日本获得了一次次侵略中国的资本。

不过,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起到了重要思想启蒙作用的书籍,竟是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的《海国图志》。

遗憾的是《海国图志》在大清王朝则属禁书,只因沉溺于闭关锁国的大清王朝认为这本详细介绍了当时世界上各个国家资料的书籍,“长敌人威风”,“溃夷夏之防”。简单说,就是这本书贬低了华夏文明,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安全,在当时这可谓是个不小的罪名。

晚清七十年,在关于是否要向外国人学习使用枪械大炮的争执上就耽误了20年。只因这个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太久了,所背负的传统包袱太深,以今人看来,清人竟然以无知为荣。连难得出现一位“睁眼看世界”的有识之士,竟也被视为异类。

可笑的是,在鸦片战争之初,中国上下都以为洋人天生膝盖不能弯曲,因此还有人提议与洋人交战时,只需用竹竿一捅,无法保持平衡的洋人就会摔倒,摔倒就站不起来,这不就包赢了?更可笑的是,这个提议连林则徐也深以为然。

然而几次败仗后,清政府便以为败因是因为战场指挥不行,便派了湖南提督杨芳统御军队。上了战场后,杨芳发现英国人的战船不管如何颠簸,炮弹的准头和威力依旧相当有威胁。就认为洋人使用了邪术,而欲破邪术则需要污秽之物,于是收集了全广州的狗血,马桶,裹脚布等各种污秽之物一一摆在珠江边欲破洋人邪术。不料英吉利战舰一开炮,炸的破邪之物满城乱飞。

这一炮也打醒了林则徐,他认为洋人是个我们完全不了解的领域,为了“悉夷”,它开始违禁收集英国的各种报纸资料和理书籍,甚至不惜犯忌整理了一份《四洲志》,偷偷交给魏源。而魏源则花了几年时间,完成了林则徐“悉夷”的心愿,整理出了《海国图志》。

于魏源看来,“晚清的问题不是起源于无能的和含有恶意的统治,而是起源于中国历史上没有先例的新形势,特别是外国的商业与军事势力出现在沿海,从而产生的货币与军事危机。”

面对如此大的危机,魏源认为最不可容忍的则是文人士大夫们将精力集中于“无用之途”的词章和义理之学,而浑然不知中国与外部关系中的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

因此,他编著《海国图志》的目的便是欲将那个时代已知的外部世界公告于国人。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然而依旧沉溺于天朝上国梦的大清干脆将《海国图志》雪藏了20年。但这本书传到日本后,却在短短的两年内被翻刻了21版,让日本人惊觉他们该维新,该图强了。

这不仅让人有种自作孽不可活地历史荒谬感。

所幸,20年后曾国潘等汉族官员崛起后,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洋枪洋炮地厉害,因此提出了造洋枪炮,引进洋人技术地意见,还翻出了当年地那本《海国图志》大量翻刻,传播。促使了左中棠,李鸿章等晚清名臣在朝廷地重重阻力下,依旧坚持逐渐放开对西洋技术地引进。

由于篇幅所限,魏源对后世地影响,我们之后再聊哦。喜欢小君文章的朋友,记得要关注哟。

1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