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来明、方宪、白金杰:《明代道教文学史》

古代小说研究 2024-02-22 07:04:09

《明代道教文学史》,余来明、方宪、白金杰著,北方文艺出版社2019年7月版。

内容简介

明代道教文学史作为12卷25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之一,既有与其他各卷宗教文学史撰写的一致性,又有其特殊之处。明代道教文学的演变出现了与前代不同的情形,小说、戏曲等文体中表现道教主题的作品迅速增多,而这些作品却往往并非出自道教徒之手。如何处理好道教徒创作与教外士人的道教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将决定明代道教文学史书写以何种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最终能达到怎样的水平。

该书以道教徒的创作为主,涉及的主要道教文学写作者有张三丰、张宇初、赵宜真、刘渊然、周思得、孙碧云、邓青阳、陆西星、伍守阳、王常月、王一清等,而以“二拍”中的道教叙事有关内容,作为透视明代道教与小说、历史和现实关系的窗口,藉其一斑而见整体之面貌。其间存在不足自不可免,却也不致使全书之主旨全然落入“道教与文学”的论域。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明代道教文学史书写的对象与人物

第二节  明代道教史研究的文献与文本

第二章  明代的道教、道士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明代国家伦理建构中的道教

第二节  明代国家体制中的道士

第三节  明代道教对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三章  张三丰的道学、文学思想与创作

第一节  如谜的身世、行踪及其著述

第二节  张三丰道学思想的系谱

第三节  张三丰的文艺思想及其创作

第四节  张三丰与明代武当道脉的兴盛

第四章  张宇初的著述、思想与文学创作

第一节  《岘泉集》考原

第二节  张宇初道学思想的渊源与系谱

第三节  张宇初诗歌所见情感与忧愁

第五章  明代前中期其他道家的创作

第一节  赵宜真的思想谱系与诗歌创作

第二节  刘渊然的思想及其著述

第三节  周思得的《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与诗歌创作

第四节  孙碧云的生平与著述

第五节  邓青阳的生平、交游及其作品

第六节  嘉靖两道士——邵元节与陶仲文

第六章  陆西星的思想世界与文学创作

第一节  陆西星的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  陆西星的思想面相

第三节  《鷇音漫录》——行旅与吟咏

第七章  明代后期道士及其著述

第一节  伍守阳内丹思想的要义

第二节  王常月的宗教实践与龙门派的中兴

第三节  王一清《道德经释辞》的思想面相

第八章  明代俗文学中的道教叙事——以“二拍”为考察对象

第一节 遇仙:方外与方内

第二节 修仙:遂欲与禁欲

第三节 修行:持戒与破戒

第九章  明代皇室的道教文学活动

第一节  明代皇室崇道的一般情形

第二节  朱权的道教思想与文学创作

第三节  朱有燉的道教文学创作

附录  明代道士著述征存

主要参考引用书目

后记

后  记

明代道教文学虽然是我感兴趣的话题,此前却从未写过相关论文。这本小书的写作,实在是源于一项不容拒绝的任务:丛书主编光正兄既是我本科的前辈校友,后来又夤缘做了同门师兄弟。如此缘分,实在难得。于是在光正兄的安排之下,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从南京到北京:明代前期的政治、历史和文学想象》

为了不负光正兄所托,能够更好地完成研究工作,我又不得不找来两位师妹助阵。她们二人是公认的才女,在明代文学研究方面又都素有所成,愿意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赶写文稿,让我十分感动。

经过三人通力合作,最终顺利完成了光正兄交予的任务。具体分工如下:

余来明: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第九章、附录

方宪:第五章、第六章

白金杰:第八章

《明代复古的众声与别调》

全书的统稿和修订工作由余来明负责。研究生刘学超帮忙核对了文献。作为第一责任人,书中如有任何错误,或者写作上存在的任何疏漏和不足,都将由我负责。

余来明

2017年12月1日于武昌珞珈山

《元明科举与文学考论》

作者简介

余来明

余来明,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杰出青年学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兼任武汉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德国特里尔大学访问和讲学。出版中英文著作十余部,主持各类项目十多项,成果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方宪,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学术著作多部。

白金杰,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儒林外史》学会理事。主编整理《儒林外史学术档案》《致用书院文集》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曾获第35届田汉戏剧文学奖等奖项。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