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僧伽书面文本称呼上篇:老赵闲聊花钱中的僧伽

乐艺会 2023-12-07 08:18:00

敦煌藏经洞 僧伽画卷 绢画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书 伯希和4070)

南宋时期僧伽书面文本称呼

1、两宋之交庄绰所著《鸡肋篇》(宋代考据辨证类笔记,北宋末年庄绰撰。庄绰字季裕,约(1079年-1149年),清源(今福建泉州)人)汝阴颖上县,与寿春六安为邻,夹淮为二镇,号东西正阳。其西属颖,镇城之中,有砖浮屠,下葬西域僧佛陀波利。其石刻载其与僧伽俱来,终于正阳。云后若千年,僧伽缘尽,彼当代其扬化。今亦下临淮流,虽大涨不过塔基之陛。东坡守颖,有文祭之。祷雪即应,一方事之甚严。建炎元年,泗州浮门内火发,未及普照寺,而塔中已焰出,一爇皆尽。僧伽真像,僧徒仅能营救,别建殿已庇。方就,而敌寇已来,又皆烧毁,城中遂成丘墟。或云真像敌人负之北去,疑释子讳为灰烟也。然劫烧之来,丽于形质,孰不归空?数缘既尽,虽云坚固,亦自当灭。岂佛陀之讖,将在是乎?

2、两宋之交郑刚中著《北山集》卷十三《西征道里记【并序】》有记绍兴九年 ( 1139) ,郑刚中曾途经泗州所见事:

西征道里记【并序】绍兴乙未,上以陕西初复,命签书枢密楼公谕以朝廷安辑混贷之意,某以秘书少监被旨参谋,是役也,审择将帅,屯隶军马,经画用度,询访疾苦,振恤隐孤,表扬忠义,公皆推行如上意,故其本末次序,属吏不敢私録,至於所过道里,则集而记之,虽搜覧不能周尽而,耳目所及,亦可以验遗踪而知往古与夫,兵火凋落之後,人事兴衰物,情向背时,有可得而窥者,以其年四月二十二日舟出北关,六月二十四日至永兴七月十三日进至凤翔,越三十七日,府告无事,公率官吏以归,水陆凡六十驿,往来七千二百里【本计七千一百九十里汜水以未至县十里河水南侵自婴子坡移路旁山回程衍十里】......左宣教郎试秘书少监充枢密行府参谋郑某序。......  ......五月一日行,府官望拜于府庭,二日会茶丹阳楼,登连沧观,观人马辎重渡,三日,济渡至瓜州镇扬子桥,宿扬州城外,四日,邵伯闸车乐宿高邮军,会茶韩世忠园,五日,樊良丁至?水,宿宝应县,六日,黄蒲镇河桥,宿楚州,七日,磨盘,宿淮隂县,八日,高秋堡洪泽闸,宿渎头,九日,龟山镇,宿泗州,僧伽有像而未塔,刘麟尝因贼翁诞日祝辞,而钟辄无声叩之坠地,麟纵火焚寺去住持云,十日。治陆。......祖宗以来,每旦北面拜殿下,遇雨则南面拜石上东庑下,曰洗面阁,曰司斾阁,余不能记,由殿後稍北至坤寜殿,殿屏止画墨竹芦雁之类,然无全本矣【他殿画类此】,自福寜至孝思殿前一殿,即钦先钦先奉诸帝,孝思奉诸后,帐座供具皆在。3、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记载北宋徽宗时事:上皇(徽宗)还京师,往来皆亲至泗州塔下烧香,施僧伽钵盂、袈裟,至亲着于僧伽之身。

4、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北宋徽宗时事:

泗州浮屠下有僧伽像,徽宗时,改僧为德士,僧皆顶冠,泗州太守亦令以冠加于像上。忽天忽天地晦冥,风雨骤至,冠裂为两,飞坠于门外,举城惊怖,莫知所为。守遽诣拜曰:“僧伽有神,吾不敢强。”遂止。

5、南宋竹坡居士周紫芝(绍兴十二年进士) 称曾经西游大梁,取道泗滨,“ 岁在丁酉冬至,后一日,某西游大梁,取道泗濵,翌日礼僧伽大士塔而行,明年春,东归复过之,以故迫于亟去不复作礼,私心怏怏,常若慊然,其后百二十有六日,夜梦拜塔下瞻望圣像而祷焉” ,他在《梦礼僧伽大士》一诗中说:

我观诸佛子,皆以妄自冥。

不知有无想,一切俱是妄。

认有以为实,夫岂识无有。

如人具诸欲,耳目与鼻舌。

百体俱动作,动作皆有相。

耳欲以听声,有耳言可闻。

弦匏与笙箫,皆具诸宫羽。

虽然始一奏,有耳悉皆闻。

众生于是时,知声不知耳。

众音始一阕,寂静无有声。

倾耳而听之,无一可闻者。

众生于是时,知耳不知声。

至于目视色,亦复如耳根。

知色为有形,乃以色为有。

宁知本无色,何况于目睫。

乃至鼻闻臭,口舌所啖食。

百体诸毛发,意有所为者。

行步与坐卧,喘息及呼吸。

方其有为时,无一不为有。

诸为悉皆空,了无有一存。

心惟昨所为,恍惚如梦事。

我昔礼菩萨,是为真见者。

譬如闻众声,认声为有响。

比其不及礼,菩萨那得见。

譬如众声灭,初不闻馀音。

始缘以妄情,乃复有见否。

亦如今所梦,见否理不殊。

大士笑不言,吾亦无所说。

有如舍利佛,默默对天女。

稽首作偈言,犹以言为痛。

云何两无言,而入不二门。

我与诸佛子,究竟得成道。

福建泉州惠安县洛阳镇石船村口的宋代僧伽造像

6、林之奇有 《泗州画赞》一诗称僧伽泗州普照王

林之奇(1112年-1176年),居家讲学十余年。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召试馆职,为秘书省正字,再除校书郎,修《神宗宝训》。又以疾请求外放,出提举福建路市舶司。后林之奇被落职返乡,以宗祠为家居,授徒著述。淳熙三年(1176年)卒,年六十五岁。之奇平生以学问著称,尤以《书》学受世人赞誉。 著有《拙斋集》22卷、《观澜文集》63卷等。

泗州画赞

稽首泗州普照王,曩以宝塔接群品。塔今败坏成微尘,随意分身无不在。我观世间有为法,无常迁变同一空。假饶建塔如恒沙,未有不归幻灭者。岂惟惟塔有兴废,阿育王造亦非坚。菩萨应感常现世,不随宝塔俱存亡。耕雨获晴长淮风,普为众生作饶益。我今绘此应感象,常以正念为皈俯。於此员光一寻中,而兴七级浮屠想。正念皈依无间断,普愿菩萨常感通。洪钟小大随叩鸣,所求所请皆如意。

7、朱熹(1130年-1200年)在《楚辞辩证·天问》中云: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特战国时俚俗相传之语,如今世俗僧伽降无之祁,许逊斩蛟蜃精之类。本无依据,而好事者遂假托撰造以实之。明理之士皆可以一笑而挥之,正不必深与辩也。“

8、朱熹在《八朝名臣言行录》中记载刘安世事迹时说:“田夫野老、市井细民,以谓若过南京不见刘待制,如过泗州不见大圣”。(附)因北宋元祐年间有“过泗州不礼僧伽,入洛不见司马温公,为虚作一世人”的说法。9、南宋留用光传授、蒋叔舆编集的《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之左三班瘟部诸官吏中有记载称呼僧伽为:“劝善明觉大师“。10、南宋王洋《东牟集》有云:(常山县)有浮图氏之居,邑人号曰:石佛寺。访其所从来云,后唐中有贩牛客夜宿溪岸,闻铙钹钟鼔之音。及旦,讯诸父老此地得无佛僧庵寮处近邪?皆曰,无之。次夕,是客复寓旧止,观沙洲上中夜光熖腾起,立表以识之。率同辈穿土丈余,得石佛像如泗洲,洗濯置路傍瞻礼而去。后贾牛获息倍称,旋过其地,葺茅设饭供以报。自后,邑里祷病即痊,乞男女辄应。至晋天福七年夏,大旱祈雨有感。县具状闻州,州上于朝。符下许建祠,宇额为泗洲院。即山略石造堂殿请僧住持,从尔显化一方,祈求响应矣。

胡坚藏品

11、南宋陆游(1125年-1210年)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述有以下故事:

宣和末,有巨商舍三万缗装饰泗州普照塔,焕然一新。建炎中,商归湖南,至池州江中。一日晨兴,忽见一塔十三级浮水上南来,金碧照耀而随波倾飐,若欲倒者。商举家及舟师人人见之,皆惊怖诵佛。及渐近,有僧出塔下,举手揖曰:“元是装塔施主船,淮上方火灾,大师将塔往海东行化去。”语未竟,忽大风作,塔去如飞,遂不见。未几乃闻塔废于火。舒州僧广勤与商船同行,亲见之。12、南宋陆游在《入蜀记》中记载道:(乾道六年六月)饮半,登寿邱普照寺,终宴。寿邱者,宋高祖宅,有故井尚存。寺本名延庆,隆兴中,复泗州,有普照寺僧奉僧伽像来归,寓焉,因赐名普照寺,侨置僧伽道场。东望京山,连亘抱合,势如缭墙,官寺楼观如画,西阚大江,气象极雄伟也。13、南宋王象之(1163—1230)《舆地纪胜》第四十四卷《淮南东路盱眙军》中记载盱眙有“圣母井在龟山灵济庙内,俗传泗州僧伽降水母于此。水母洞在龟山寺,俗传泗州僧伽降水母于此”。

14、清乾隆钦定四库全书收录的南宋人编的《宝刻类编》卷七中,在前蜀名臣徐远条下有“李白泗州和尚赞, 乾德三年 (公元921年) 立, 同上 (成都) ”的记载。《宝刻类编》, 南宋无名氏所撰。应属引用。

北宋僧伽大师石雕彩绘像,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悦目赏心拍摄

15、洪咨夔《又塔院》诗歌及其他中称僧伽

洪咨夔,临安府於潜(今浙江临安)人,南宋文学家、诗人。洪咨夔于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举进士,授如皋簿。历任吏部侍郎兼给事中、侍读等职。后任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洪咨夔深研经史,驰骛艺文。其长于制诰,典丽该洽,风骨颀秀,被称为南渡后之大手笔。洪咨夔撰有《春秋说》30卷、《两汉诏令》30卷、《两汉诏令擥抄》100卷等。今存《平斋文集》30卷,《平斋词》1卷。

《又塔院》僧伽传法处,阿育放光时。到顶直无缝,透心横有枝。梅间诗凤咮,竹里酒鸱夷。醉上危层去,空明渺所思。

《小雪前三日钟冠之约余侍老人行山舟发后洪入杜坞自郑盖庵过阆山趋翔凤山菁山遍览杨坟秀园遂至何山道场山乘兴薄吴兴访玉湖书院水晶境界而归自戊子至庚子阴晴相半胜处辄徘徊赋诗饮酒伟哉观也数诗见后道场山》

何山如幽人,道场如大家。

穰穰衲子脚,剌剌骚翁牙。

挟隽控寒飙,搜光蹑晨霞。

危颠矫窣堵,平畴略污邪。

岩泉跑虎涌,径松髯龙拏。

钟梵破深寂,金碧开纷葩。

修廊步屐峻,杰阁望眼赊。

山势佩玦矗,湖光镜奁谺。

清苕杳霭入,古弁空蒙遮。

列翠不可唾,群籁无敢哗。

坐我旃檀林,酌之枪旗茶。

宇定岫出云,语妙天雨华。

吾生久堕甑,昔游惯乘槎。

夷犹庐阜阳,宿留岷江涯。

高曾凌峤栈,卑或搜崖洼。

昨梦难历省,此行足雄夸。

老亲八十健,闲俦二三嘉。

拍浮一叶眇,收揽万景奢。

富贵上蔡犬,贫贱东陵瓜。

未须笑落铎,谁能苦觰沙。

候门占噪鹊,旋桡趁归鸦。

奇事恐没没,举诗属僧伽。

杨万里诗

16、杨万里诗歌中的僧伽称呼杨万里(1127年—1206年)。吉州吉水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盱眙军东山飞步亭和大守霍和卿韵》

杏花岩左斸东岩,驱使淮山指顾间。

招信上流总奔赴,僧伽孤塔政弯环。今来古往空陈迹,远草斜阳秪惨颜。走马看山真懡罹,忙中拾得片时间。

《嘲淮风进退格》

絮帽貂裘莫出船,北窗最紧且深关。

颠风无赖知何故,做雪不成空自寒。

不去扫清天北雾,只来卷起浪头山。

便能吹倒僧伽塔,未直先生一笑看。

17、张尧同诗歌中的僧伽称呼张尧同,秀州(今浙江嘉兴)人,仕履未详。清《四库总目提要》据诗中有咏潘师旦会景亭、赵衮赵老园,定为宁宗以后人。著作已散佚,仅传《嘉禾百咏》一卷。《嘉禾百咏·泗洲庵》旧寺丘墟后,重兴岁月赊。莫将閒祸福,容易托僧伽。

宋代僧伽大士铜立像 赵建军藏品

18、敖陶孙诗歌中的僧伽称呼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敖陶孙乡荐第一,客居昆山。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曾从龙榜进士。历任海门主簿、漳州教授、广东转运司、平海节度判官、温陵佥判等。理宗即位(1205年),转奉议郎,赐绯鱼袋,主管莘州西岳庙。宝庆三年(1227年)去世,享年74岁。敖陶孙因拜访朱熹,得罪宰相韩侂胄。陶孙竟至化名逃亡,隐居福清东塘。韩侂胄死后,敖陶孙才恢复姓名。

寿通守赵寺丞

忠简公骑箕尾星,千古万古明天庭。在天高庙足欢喜,敕使孙枝扶炳灵。辍身仙班寄闲逸,阊阖正绕烟花出。朝元冠剑妥未动,一笑明朝作人日。汉家最重水衡丞,廪饩钱多上所能。掌藏颁用渠式法,置之忽分淮股肱。春风作意回焦土,黄池崎险尔如许。区区鼠辈何足砾,此心本应僧伽祖。甘泉酒作真珠红,和气已堕胡休中。奋髯抵掌直细事,参佐同此祥冲融。大江洸洸去无极,江南老人候舟色。诸公归补父兄处,二十五城那得直。海门短簿初来时,青衫恰辍惟烟姿。兴来得句自推激,为公压倒崧高诗。19、章甫诗歌中的僧伽称呼章甫(约公元1185年前后在世)字冠之,自号转庵、易足居士、饶州鄱阳人,徙居真州(治所在今江苏仪征)。早年曾应科举,后以诗游士大夫间,与韩元吉、陆游、吕祖谦等多有唱和。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中前后在世。《法刚化士干蒋山藏经乞语》

钟山夜半发奇怪,火光炽然脱三昧。

法筵龙象不须惊,宝公留得眉毛在。

食轮才转法轮随,楼台金碧还相辉。

大千经卷何处觅,刚禅藏在僧伽叶。

如来言语皆真实,别有真经名第一。

琅函宝藏不能收,若遇知音请拈出。

20、苏泂诗歌中的僧伽称呼苏泂(约公元1200前后在世),字召叟,山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

《梅口遣兴》

屏迹甘衡陋,驰书捷置邮。

系匏成潦倒,行李当嬉游。

偶往无前约,明知不自由。

米盐嗔妇问,书剑惜儿留。

颇涉湖堤远,旋惊野店稠。

小梅溪侧寺,疏柳驿边楼。

放烧催青入,瞻山揭翠流。

鸡笼从势卓,狮卧得形脩。

花面施家说,碑颜蠡庙修。

池冰鱼附藻,县早肉垂钩。

短景中俄昃,孤烟散复收。

数凫将子出,一雁落声幽。

古怪藤妨瓦,湾埼石碍辀。

度危还借步,揭浅更呼舟。

栗大封悬屋,萁香炒贮瓯。

气豪纷驱击,博负几喧啾。

月与星偕隐,云将雪共谋。

拾岩乾窸窣,汲涧冷飕飗。

少饭粞为食,无衣纸作裘。

楮艰钱愈瘦,吏墨政仍偷。

桥幻僧伽佛,桁传岭海囚。

舞傩群画鬼,唱牧和村讴。

饤坐初尝蠘,比邻递解牛。

门符矜鸷诡,馆泊佐倡优。

麦种稀稀糁,机罗轧轧抽。

谢媒茶褐袄,迎妇柿红球。

酒味轻疑水,泥途滑过油。

骑都应赴禄,舆哭定包忧。

稍稍更墟市,迢迢隔坂丘。

土风随变易,人语欠温柔。

倚伏时皆有,文章理亦犹。

本原天意觉,去就物情求。

叔世谁青眼,当年早白头。

生涯潘令拙,旅次庾郎愁。

诗好霜侵鬓,谈高雪在喉。

极思闲似垛,只合懒于鸠。

命岂奔波注,官知老病休。

漫云予有罪,寡信彼堪羞。

久矣鸥盟杜,居然蝶梦周。

诘朝才婺女,曷日到衢州。

《团扇》

团扇光阴有一年,楚骚心事忽凄然。

风高碧落无穷雁,日暮青山欲断蝉。

老去极思顽似石,古来元忌直如弦。

吾庐咫尺金沙地,聊与僧伽话夙缘。

老赵藏品

21、刘克庄诗歌中的僧伽称呼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江湖诗派诗人、文章家、诗论家。刘克庄于嘉定二年(1209年)以门荫补将仕郎,调靖安主簿,更名克庄。后历任州府属官、建阳县知县、枢密院编修官等职。《用旧韵赠莹上人》飞锡应来从鹫岭,卓茅浑未有蜂窠。输他灵运先成佛,笑杀僧伽改姓何。一半芋甘堪共饱,六如语妙不须多。珍公棒喝方行用,肯着诗仙挂搭麽。22、白玉蟾诗歌中的僧伽称呼白玉蟾,字如晦,号海琼子,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三月十五日生,原名葛长庚,字白叟、如晦、众甫等,号海琼子、海蟾、琼山道人、海南翁等。世称紫清先生。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人。祖籍福建闽清人,南宋金丹派南宗的创始人“南宗五祖”之一。内丹理论家,诗人。《谒雩都灵济大师》雪里僧伽已寂然,不知香火几何年。殷勤琢雪雕冰语,忏悔嘲风弄月愆。林壑烟霞容有分,庙堂钟鼎得无缘。天池旧拜金灯了,却裹兜罗一袖绵。

23、南宋吴曾作《能改斋漫录》,此笔记编刊于绍兴二十四(1154年)至二十七年(1157年)间。卷一八 “泗州大圣送东坡过海” 条:

”邹志完言: 在岭外,见惠州太守方君,谓其家人素奉佛,一旦梦泗州大圣来别,云将送苏子瞻过海。遂诘之曰:“几时当去?” 答曰:“八日去。”果如所言。故参寥以诗志之曰:“临淮大士本无私,应物长于险处施。亲护舟航渡南海,知公盛德未全衰。”

24、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證因大師“条:婁道者,漣水人。生有奇相,右手中指凡七節,父母異之,令出家,依文殊院。卽院之隅雙檜間,一席當空,爲棲隱地,強名曰藥師菴,其實無屋廬也。蓬首裸身,不問寒暑,雖積雨雪,宛轉泥淖間。所藉席,非甚敗不輒易。隆冬則臥雪浴氷,盛夏或擁毳附火。傍有物,若虺狀,動止與俱,逮師示滅,亦不復見。菴絶人迹,蕪穢不治。有顏翁者,日來掃除,師亦聽焉。獨菴旁十歩,禁不聽治。毎事已告去,師必指一磚謂曰:「下有錢可取。」翁發磚,輒得之。日易其處,止五十文。他日,覬其多也,兩手掬之,其數自若也。師旣絶物,願見者足纔踵門,輒嫚罵疎其隱諱,皆探其不聞於人者發之,無不慚退。雖不得見,恥心且格矣。有民婦贄幣求見,師厲聲曰:「若事姑不謹,何見我爲?不用汝物也,可抱柱著。」婦意其使之聽命也,旣及柱,則旋柱疾走,若有牽制,足不得輟,自晨達午不解。鄰人祈師,師曰:「今縱汝去。」鄰人曰:「是嘗苦其姑推磨,殆坐此乎?」久之,名聞京師。太宗召見,賜以偈焉,加禮遣還。祥符中,章聖復召,館於開寶寺造塔道者院,與石頭道者同對。上用明皇飲張果故事,賜酒,師引飲無難色。侍者下咽輒仆,師摩其頂,撃以三掌,平愈如故。上益異焉。昭陵爲皇子,師撫之曰:「他日爲四十二年太平天子。」復命宮中同粧服,畢出修敬。師閉目端坐,閲數十人。內至一人,遽起曰:「願善待此人,他日爲陛下作得家主。」乃章獻明肅太后也。旣辭歸,上賜兩偈,並金器等物。師復有一目,生於掌中,不以示人,惟二聖親覽焉。淮楚多水患,而漣泅尤被其酷。泗鍾淮汴,下流二川,率衆水而東至泗。蓋千里而合,復道漣而入於海。納潮吐潦,漣當其咽。師之未滅,與滅之後,屢顯功力,以禦水災,漣人尤德之。議者謂僧伽居泗,以制潦水之衝;師居漣,以禦潮波之害,非偶然也。師法號證因大師。

25、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鋸木有普照之形“条:

左班殿直張櫸,爲父置棺。鋸解之,而杉木有泗州普照王之形,眉目衣座皆具,隱然如畫。郭功父爲文以紀其事。

26、南宋龚明之著《中吳紀聞》(成书于南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作者时九十二。是书博采吴中故老嘉言懿行及其风土民情所成)记述道:

承天寺普贤院有盘沟大圣身长尺许。人有祷祈置之掌上,吉则拜,凶则否。人皆异之。推所从来,乃盘沟邨中有渔者,尝遇一僧云: 何不更业。渔者云: 它莫能之。 僧云: 吾教汝塑泗州像可以致富。 渔者云: 人不欲之,则奈何?僧云吾: 授汝一法。 遂以千钱与之,令像中各置一钱,所售之直亦以千钱为率。渔者如所教,竞求买之,果获千缗。今寺中所藏乃其一也。岂非僧伽托此以度人邪?

27、南宋陈思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记载了僧伽为信众开具药方的故事:

”崇宁癸未,米芾为太常博士,始造待漏,冒寒得疾。痰嗽如膠,有血更三医不退。一日谒太尉蔡公,公取人参散一贴并枣授之。继归,有客承议郎薛道至,时药已熟,进一服。良久,痰嗽立止。客怪曰:公气色顿快,何药也?为道其由,求方。蔡公又送一贴,越三日,病全除。往见蔡公,公曰: 此药僧伽方也。元祐中,泗州守刘士彦病,八日不汗,女求僧伽甚确。夜梦告曰翌日塔中取药,遂于大士钵中取得此药。”

28、南宋名臣李光在为友胡浚明撰墓志铭中,也提到僧伽治病事。

“吾友胡浚明讳宗汲,每有小疾,必梦僧伽,处方服之则愈。”

29、南宋周梦若在《立义桥记》中有云:

淳熙辛丑冬,余挈孥累之官宜黄。距县治东有大溪横截於其前。跨溪有

桥,圮朽摧折,……其修百馀丈,凡四十八架。距桥东西各立亭以憩行者。

又建华阁於桥之中,塑僧伽圣像以镇水怪之出没。

30、南宋虞复在《兴济桥记》中云,义乌大水,桥被冲毁,当地重建大桥,并“直西岸作阁二间,楼僧伽其上。”

31、南宋四名臣之一的胡铨在《舍步修泗州阁疏》有云:

“地名舍步,江面阔远,渡水者多溺,众议欲造泗州佛阁以拯救者。”

32、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年—1193年)曾遍游成都各寺院,见泗州和尚像有三处:“华严阁一·…泗州和尚… 吕尧笔”。“慧日院门壁画…泗州和尚,宗震笔“, “兴善院殿内泗州大圣一堵,常杰笔”。

33、南宋黄震在《黄氏日钞》中,记载了张栻任职静江府拜谒舜庙时对待僧伽的态度:

旧祈祷无义理尽除之,只到社坛、风雷雨师坛及于湘南楼,望拜尧山漓江。遣官奉祝版瘗山投江,而雨大集。庶使邦人益信土偶之非所当事,而山川是为神灵也。又云舜庙堂庑有库之神在焉,武后亦剿。入庑下又僧伽一部亦在焉,即日投畀江中。庶几,一庙之内四门穆穆耳。

卧鼓而寝铜人   老赵藏品

1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