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开放!长江日报记者探访国家版本馆,湖北等各地珍宝惊艳亮相

长江日报 2022-08-13 10:50:23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12日讯(驻京记者柯立)承古开今、赓续中华文脉,新落成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备受瞩目。8月11日,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举办首次媒体开放日活动,长江日报记者受邀探访这一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

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位于北京城中轴线的北延长线上、燕山脚下,将文化典籍“藏之名山、传之后世”。记者柯立 摄

长江日报记者在基本陈列之一“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中,看到睡虎地秦简、彩漆木鹿、吴王夫差矛等一级文物多件来自湖北的国宝级文物,以不同的“版本”形式予以呈现。现场还展出了崇阳铜鼓、越王勾践剑的复制品,以及曾侯乙编钟的巨幅图片。

国家版本馆展出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巨幅照片。记者柯立 摄

燕山脚下崛起中华文化传世工程

从天安门出发,驱车50余公里进入燕山脚下。群峰拱卫,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恰好位于北京城中轴线的北延长线上。

此地原为废弃的采石场,如今一片中式建筑群横空出世、依山而建,气势恢宏的楼、堂、阁等主体建筑,掩映在典雅秀丽山水园林之中,呼应着让文化典籍“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情怀。

据介绍,作为有着重大意义的文化传世工程,国家版本馆旨在“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其建设历时3年,精益求精,建筑设计与展陈布置相得益彰,处处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

拾级而上,屈原昂首问天的雕塑,与天文学张衡立像相对,仿佛闪回群星闪烁、百家争鸣的中国古代文明盛世。

屈原雕塑。记者柯立 摄

相关负责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国家版本馆中的“版本”是广义概念,除了大众熟知的图书版本之外,古今中外所有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资源都可称为“版本”。除了收藏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出版物版本,同时吸纳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中华古籍、革命文献、宗教文献、雕版拓片、碑帖家谱、钱币邮票、影视剧数字版和外国精品版本等。

国家版本馆建筑彰显中华传统文化气质。记者柯立 摄

目前,该馆入藏版本量达1600万余册,开馆展览展品上万件,涵盖十大类版本类型,同时突出展藏结合,设立“渊溯津澜——《四库全书》文瀚合璧”古籍库展,首次同台展示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澜阁四阁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设置“汉藏蒙满文经版合璧”特藏展。在卷帙浩繁中,诠释着中华历史发展与文明演进。

展现丰富厚重的中华文明遗产

国家版本馆全面征集保藏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中华版本资源。它以中国历史发展与中华文明演进为主线,打造“1+2+3”格局,包含1个主题展览、2个基本陈列、3个专题展览,融合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等多种场馆功能形态于一体。

走进国家版本馆建筑群的前厅——文兴楼,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三个大型专题展,从不同角度展现丰富厚重的中华文明遗产。

版本工艺展,展示了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版本工艺,古籍装满与修复,连环画的制作、激光照排让中文印刷告别铅与火,日新月异的3D打印,让观众大呼“涨知识了”。

中国邮票展,展示了晚清中国发行的第一枚大龙邮票到民国时期的珍邮以及新中国发行的1600多套5000多枚邮票。现场还设立了国家版本馆主题邮局,精美的国家版本馆纪念邮票、明信片备受青睐。

邮票展。记者柯立 摄

中国货币展,展出了从最早的骨贝、石贝,到先秦时期的刀币,一直到新兴的数字人民币,生动展示了中国历代货币的发展变迁。

货币展。记者柯立 摄

文华堂是版本馆的主建筑,步入中央大厅文华厅,挑空两层、1350平方米的国家书房大气磅礴,穹顶上是宋代石刻天文图。

文华堂前的“赓续文脉”印章,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一枚寿山石印章。记者柯立 摄

国家书房书柜。记者柯立 摄

一组中央九宫格主题书柜及四周共计十四组单元书柜构成了书房的主体,收藏展示3万余册具有传世价值的古今典籍,呈现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十根木柱造型营造了空间的序列感,又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国家书房书柜。记者柯立 摄

围绕国家书房,文化堂的一层还有基本陈列“见证伟业——中华民族复兴版本展”,通过各种版本和文献资料回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其中包括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

在文华堂二层,基本陈列“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通过众多国宝级文物分13个单元展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国家版本馆的制高点是文瀚阁,位于中轴北端,坐落在台基之上,借鉴敦煌莫高窟九层楼的神韵,依山面水,庄严壮丽。

文瀚阁借鉴敦煌莫高窿建筑神韵。记者柯立 摄

文瀚阁内,主题展览“真理之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亮相,汇聚2000余件马克思主义经典版本,全面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

不同版本的《资本论》吸引观众驻足。记者柯立 摄

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出有武汉大学老校长李达的马列文献译著。记者柯立 摄

阁内文瀚厅陈列珍贵古籍出版物,集中展示《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原大仿真影印本、精选古籍影印本和原雕版刷印本。记者柯立 摄

国宝级文物展示灿烂的荆楚文明

国家版本馆的基本陈列之一“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众多国家一级文物贯穿展线,如鎏金铁芯铜龙、唐三彩陶马、晋侯簋、兵马俑等。来自湖北的国宝级文物和古籍,在国家版本馆内熠熠发光。

湖北省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曾攀告诉长江日报记者: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共1155枚,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文物专家复制了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部分竹简,作为版本馆的基本阵列品之一。记者柯立 摄

国家版本馆展出的“天下第一剑”吸引了探馆记者们驻足。据介绍: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生前是生死冤家,2000年后,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却静静躺在同一展柜。享有“天下第一剑“美誉的越王勾践剑却出土于湖北荆州。据专家考据,这把剑是楚惠王母亲(勾践女儿越姬)嫁给楚昭王时的陪嫁之一。

湖北出土的吴王夫差予和越王勾践剑(复制品)在国家版本馆会师。记者柯立 摄

国家版本馆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荟萃了全国各地的珍品文物。记者柯立 摄

观众细品利玛窦等绘制的世界地图。记者柯立 摄

现场展出的《青春之歌》版本,当年电影女主角林道静由原武汉歌舞剧院歌剧演员谢芳扮演。记者柯立 摄

现场展出的“希望工程”相关资料。记者柯立 摄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