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代茶饮如何选择?一文看懂

劳动午报 2024-03-11 09:55:17

中药入茶、以药为茶由来已久,俗称代茶饮。当前,代茶饮广受青睐,药茶寓养生于其中,口感良好,安全便捷。如何量身定制一份养护健康的代茶饮呢?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刘奕带您了解。

“代”药如茶 应用广泛

代,意在替代。代茶饮是将药性安全缓和的中草药(单味或复方)经冲泡或煎煮,替代茶一样饮用。中药茶饮对常见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等有改善的作用;能辅助抗病驱邪、缓解疲劳、帮助消化、调节情绪;可保健,亦可辅助治疗疾病。适应症包括体虚疲劳、咽炎咳嗽、肥胖/高脂血症、消化不良、便秘、失眠等。

代茶饮应用面广,居家、办公或外出时,均可饮用并携带。代茶饮并非药材“杂烩”茶,其组方和配制均需依据中医辨证理论进行药味搭配,可全选中药或与茶叶结合;单一味药材即可冲泡,也可多味如3-5种药物同泡,一般不超10味。

药茶多样 功效不同

当今,适合代茶饮的药材种类多样,以花类、叶梗、根茎、果实为多。常见的花类茶有玫瑰花、菊花、茉莉花、金银花等,叶(梗)类有薄荷、紫苏梗、枇杷叶、蒲公英等,根(茎)类入茶的有参类、黄芪、虫草、葛根等,果茶有西青果、罗汉果、枸杞、麦冬、山楂等,种子类如莱菔子、决明子、冬瓜子、胖大海等。

药茶种类不同,功效有所差异。花、叶类质地轻,冲泡后有效成分易于析出,大多有解表理气功效;花叶“轻浮”,每次用3-5g即可,冲泡1-2次后味道减淡,可重新冲泡。根茎类药茶,质地偏重,多有补益功效;每次用6-10g,适合多次冲泡,全天饮服,至晚间可以将泡软的药材嚼服,以助疗效。

制备简易 方便操作

制备一份代茶饮,方法以冲泡和煎煮两种为主。冲泡或煎煮前将药材过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和尘土;轻薄量小的药茶直接用玻璃杯、搪瓷杯、紫砂杯或不锈钢茶杯开水冲泡,10-20分钟即可饮用,避免用塑料杯。质地偏重的药茶,可放入宽口保温杯,开水浸泡后加盖闷至2-3小时以上温服;也可用小砂锅、电子养生壶或不锈钢锅加水煎煮,武火煮沸后转小火15-20分钟即可,避免用铁锅和铝锅。

代茶饮温服为宜,饮用时间无严格要求,常规饮用量400-500ml/天,因体质和病情需要可酌情增加在1000ml以内。

灵活组合 辨证选材

不同选材组合的代茶饮疗效有异,既可补虚强身,也可以帮助身体“减负”。参类药茶善于补气,辅助改善乏力气短、心悸自汗、怕冷便溏等症状,适合慢性疲劳综合征和慢性病体虚人群。常用“参”茶包括:西洋参、生晒参、党参及太子参;补益功效较强的野山参以炖煮为宜。另有一部分“参”茶偏于养阴,补气力弱,如南沙参、北沙参、玄参等,适于口咽干燥、干咳鼻干、大便干结难排、舌红少苔的阴虚者。饮用时每种取3-5片(约10-15g)。需注意的是,饮参茶补虚时,不宜吃萝卜。

当前流行的“保温杯里泡枸杞”,适合熬夜加班和脑力消耗多的体虚人群,辅助改善脱发、腰酸、耳鸣等。此外,也可取桑葚子、菟丝子、沙苑子等搭配,单味或多选均可。温馨提醒,舌苔黄厚腻、咯黄痰、咽痛甚至发热者暂缓泡服补益类代茶饮。

大腹便便、超重肥胖者,可饮用“刮脂清肠”的代茶饮,借助祛痰湿、助消化、降血脂功效的药茶改善异常代谢,为身体做减法。选生山楂、决明子、陈皮各约10g为基本方,下肢浮肿加冬瓜皮、淡竹叶或玉米须6g,腹胀或消化不良加炒麦芽10g,肥胖加荷叶6-10g,便秘加番泻叶2-3g。

花茶气味芬芳馥郁,有助纾解情志不畅;例如玫瑰花或白梅花茶能疏肝解郁,葛花茶辅助解酒醒神,合欢花配酸枣仁茶缓解心烦失眠;女性月经失调者,可在经前3-5天服用月季花或红花代茶饮,帮助理气活血、减轻痛经。

来源:劳动午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