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上交的四件国宝级文物,有人获奖百万,有人却只奖励20块

树人闲谈 2024-04-04 16:48:19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考古工作接连取得了巨大突破,尤其是马王堆汉墓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发掘,更是让考古工作者感到振奋。与此同时,那些遗落在民间的珍贵文物也引起了考古人员的重视,考古队的工作人员常常利用下乡工作的机会,走街串巷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号召大家上交手中的文物。

在考古人员的大力宣传下,八十年代的文物保护工作还真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很多农民纷纷响应号召,把自己在田间地头找到的文物上交给博物馆,其中比较著名的四件文物在考古界都引起了轰动,每一件堪称国宝级文物。

01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现在是国家博物馆的大明星,是名副其实的“镇馆之宝”,但是在发现之初却差点被埋没了。

1979年春节刚过,河南临汝县的文物爱好者李建安赶集买菜,偶然听一位老乡说村里挖出了许多陶器碎片。李建安就跟着老人回到了村里,在一个苹果园里发现了13个陶罐。

后来李建安想把这批文物上交给当地的文化馆,他用自行车拉着板车走了两个多小时的路,才把这些大陶罐送到临汝县文化馆。文化馆的馆长张久益很感激李建安,为了表扬李建安的文物保护意识,文化馆特意拿出了5双手套奖励给了李建安。

可由于当时文化馆工作人员对文物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并没有意识到这批文物的价值。直到河南省博物馆的专家偶然间见到这批文物后,才发现这批文物的珍贵之处,这些陶罐也被紧急调往河南省博物馆收藏,后来又被送到国家博物馆珍藏。

02西汉金兽

1982年2月10日,江苏省盱眙县马湖店村一个叫万以全的农民在自家地里挖水渠,在一堆烂泥中发现了一个金灿灿的大家伙。万以全把这个东西抱回家清洗干净后,才发现是一尊黄金制成的野兽雕像。

万以全后来把这件文物上交给了文物保护部门,经过文物保护部门的检测,这件由纯金铸成的雕像重达9.1公斤,含金量更是达到了99%。专家们也不知道野兽的类型,只好依据其年代命名为西汉金兽,之后被送往南京博物院珍藏。

为了奖励万以全的无私奉献,文物保护部门给他颁发了1万元的奖金。要知道,那时候还是八十年代初,全国都没有几个万元户。如果按照购买力来算的话,恐怕比现在的一百万也是只多不少。

03武则天除罪金简

1982年5月的一天,河南登封县一个叫屈西怀的农民像往常一样,趁着农闲到附近的嵩山采草药。当他攀爬到峻极峰时,在一处险要的石头缝隙中看到有金光在闪烁。屈西怀很好奇,于是就不顾危险攀爬过去,从中取出了一块由纯金打造的金简。

当时国内的文物市场十分火热,有文物贩子得知后,立刻怀揣10万元现金来到屈西怀家,表示想要购买屈西怀捡到的文物。不过,屈西怀并没有将文物卖掉,而是捐献给了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

后来这件名叫“武则天除罪金简”的文物成为了河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屈西怀也因此得到了1500元的奖励。在当时来说,1500元也是一笔巨款了,足够改善家庭的命运了。

04西汉皇后之玺

1968年9月,13岁的孔忠良放学贪玩,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一个石头疙瘩。他觉得这块摸起来十分温润的石头疙瘩很好玩,于是就捡起来带回家中。回到家后,孔忠良的父亲发现这块石头疙瘩其实是一方玉玺,于是就从儿子手中拿了过来,放在家里好好收藏了起来。

后来等到孔忠良放假了,父子两人就带着玉玺来到了西安,将玉玺上交给了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专家们见到这件文物时大吃一惊,因为这件文物的主人是吕雉,她是历史上第一位皇后,所以这方玉玺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据说此事还惊动了北京的某位女士,她为了得到这枚皇后之玺,不惜动用了各种关系,不过最后并没有得逞。博物馆为了表扬孔忠良父子,还特意奖励给他们20元钱,还给他们开了一封表扬信。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很多文物都流落民间,为了鼓励人们主动上交文物,文物保护部门一般都会给捐献者一些物质奖励。只不过,由于当时经济普遍还不富裕,用于文物保护的经费也比较有限,所以给捐献者的奖励也比较少。

比如上交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的陈建安,最终只得到了5双线手套的奖励。而上交西汉金兽的万以全得到了上万元的奖励,相当于现在的百万奖励了。当然,这也与西汉金兽本身的价值有关,重达9.1公斤的黄金,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或许在外人眼中看来,很多时候给文物捐献者的奖励太少了。其实,对于捐献者来说,他们往往并不在乎奖励的多寡,他们在乎的是捐献文物的荣誉,愿意对文物保护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如今人们才能欣赏到这些精美绝伦的古代艺术珍品。

0 阅读:62

树人闲谈

简介: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带领大家探寻其中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