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讨论《覆汉》中吕布之死的情节

青山入我怀 2024-04-02 14:42:14

《覆汉》最近刚完结了第十六卷,妈宝搞定了曹操,中原群豪大概是没戏唱了,而本书看着也快要完结了。既然快完结了,我就不想现在就出一个总评了,打算留到完结再统一回顾。其实连这篇文章我都没有计划写来着,只是上次浅色来我的群,和他以及其他群友聊了一上午《覆汉》的新章节,觉得有价值总结一下,这才有此文。

这话总要有个头啊,从哪里说起呢,就从《覆汉》的新章节说起吧。很简单的情节,粪杀吕布,把吕布扔到粪坑里淹死——但是似乎引发了很大的争议。覆汉这书的水平一直保持得很不错,但我听人说就是有时候会时不时冒出来一个骚操作,据说上次是因为许攸之死惹了一身骚,听说让读者很不满意。

最先在群里起头的是满城风絮,他说吕布之死引起众意沸腾,就他自己来说,认为曹操的死好歹算是有点英雄气魄,粪杀吕布就是直白的侮辱了,这让人读起来很不爽,而之所以安排这个情节,是因为作者对曹操安排的死法不太满意,就把火撒到吕布身上了。

我的追书方式是一卷一卷看的嘛,所以我就看到第十六卷末尾,曹操对司马懿说“与你开国侯”,还在章名给了个“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评价,用这句楚辞为曹丞相(当然在《覆汉》中就不是丞相了)送终,效果还是不错的,从文段恩深着实读不出来“作者的不满意”。而后面粪杀吕布的情节我则根本没看,全是听别人转述概括,但即使只是听情节概括,我也觉得很不爽,感觉作者确实在这里是在瞎写……

我这没读到这里的人,这种感觉能做得数吗?别忙,且听我说说理由。

我呢,有两个理由。

一个理由是分析吕布这个人物在过往情节中的经历得到的。吕布,这样一个因三姓家奴而恶名昭彰的历史名人,按理来说死得惨一些也算是符合一贯以来对他的评价。然而这毕竟是历史架空小说,而不是历史演义小说,吕布该怎样对待,还是要看他在整本书中实际做的事情为依据,然后再加以评判。毕竟你不能让一个人为了他没有犯下的恶行而受到惩罚,最多是

而吕布在这本书中有无极恶之行呢?答案是没有。吕布在全篇的表现大体可以说是并无大过,没有犯下什么特别违背忠义等伦理道德的错误。当然吕布也绝对算不上是英雄,作者写吕布很有谱,就是把握吕布性格上猥琐平庸的一面,写他汲汲于功名,重私利而轻忠信的一面,但是这终究算不得大错,何以最后安排这么一个侮辱性的下场?真是听来令人错愕。

我们再分析一下妈宝和吕布的交往经历:一开始是箭射火盆,威胁公孙珣,但后来把话说开以后,反而是妈宝觉得没法掌控他,故意把他打发走,让他学琴;然后就是吕布随着蔡邕来冀州投公孙珣,但妈宝依然不用他,反而把他推荐给刘虞,依然是这种打发走的方式;打韩遂倒是用了一下吕布,算是珣狗旧部,这种状况下,投了董卓算是个不大不小的黑点,但也不能因此就过分苛责于他,毕竟妈宝亲口说不联络旧部(张辽那边配合得这么好,这说没联络不免有些不合理),董先生又对吕布好,忠于董先生也不算是失了为臣之义,更何况贾文和根本没给吕布投珣的机会,而是把他支开,贾诩这要去说吕布这墙头草八成也反了,这还有啥好指摘的;然后就是在洛阳坐冷板凳,最后还被贾诩分了几千兵赶到中原诸侯那边当搅屎棍,终于在这里稍微站稳了脚跟,还娶了新老婆。

一路说下来,吕布的经历甚至有点可怜:吕布和珣狗没有旧交吗,吕布没有几次投珣吗,吕布没有能力吗,吕布有什么人格上的特大黑点吗?都没有,但是公孙珣就是冷淡,就是不用他,就是要把他赶出去当野狗,人家不恨公孙珣已经是很老实了——对,作者在这书里甚至还发展了吕布的丑角的方面,让他学琴,还像欺负蔡伯喈这个老实人一样欺负吕布。好,你说妈宝听了老娘的故事,听了他三姓家奴的异世界作风,所以不喜欢他,非常冷淡,非常忌惮,非常反感,这完全OK,一本书下来公孙珣就是这么对付吕布的,但你最后杀了他还不算,还要粪杀,说真的,这恐怕要引起公愤了吧。

不过听浅色说,榴弹写死吕布的这段情节,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合理性。浅色说要从三个方面来解读吕布之死,也就是珣狗的人物塑造、吕布的人物塑造、杀吕布这个操作的意义承载这三个方面。下面就直接转述浅色的分析了

《覆汉》这本书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是英雄气。

换言之,有英雄气的人,无论是敌是友,都是被敬佩的。

没英雄气的人,是友,也就是个酱油人物,是被贬的(徐荣,大兄),是敌,那就是渣渣,是要惨死的。

然后我们来看吕布。

吕布在覆汉中的所作所为,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首鼠两端”。

他对珣狗从来不是一个威胁,完全是那种珣狗今天派人压一下,明天他就投降了。

这种人如果剧情里提前站队了,那就是徐荣和大兄的下场。

但是作者没让他提前站队,剧情推进到曹操之死的时候,吕布干了什么呢?

1、毫无理由的抛弃老兄弟(黄渊)

2、挟天子以邀赏(和大傻逼袁术混在一起)

3、毫不光彩的坑杀了曹操

这三个对于把英雄和理想看的很重的妈宝来说,都是大忌。

也是本书从一开始就贬斥的东西。

所以不得不死。

至于为何死于粪坑。

夏育把军事作战变成为一己私利的行动,所以死于刀剑。

吕布把盟友和忠诚(对天子的)作为待价而沽的砝码,所以死于粪坑。

就是这样。

实际上,公孙珣的人设从头到尾就没变过啊。

吕布之死如果说有什么问题,那也是技术上的处理问题,比如情绪烘托的不够好。

而不是方向性的问题——比如不应该死于粪坑。

是的,这么一席话下来,我也有点被说服了,承认吕布该杀,承认杀吕布还是写得挺合理的。虽然说没有英雄气的吕布可能罪不至死,就像韩遂还给了个流放西域的结局,但说他挟持天子试图卖个好价钱,被杀了也能说得过去。

甚至于就算是粪杀吕布,也不说不能处理的很圆滑。这里浅色举了《春秋我为王》的例子,我没看过不懂就不转述了,我要说的是一个相似的例子,那就是《秦吏》里面对刘邦的例子。刘邦也是历史名人,史书上也写他浪荡下作的形象,七月明显就讨厌他,让黑狗几次三番把他当小丑一样耍弄,最后还给流放到日本去了。但这么搞刘邦有争议吗,让人反感吗?显然没有。

就像浅色说的那样,这一段绝对是有技术处理上的不足的,他简单写了另一个版本:珣狗接待吕布,甚不爽,吕布惊惧;吕布惊惧中去厕所,被和黄渊交好的旧部推粪坑;有其他武将听到呼救,但因为厌恶吕布,没救;最后新燕书:珣狗粪杀吕布。这个版本你写出来,粪杀吕布也写了,作者的观点也表达了,但就没那么惹人生厌了。

那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呢?因为作者有自己的观点要表达。

什么观点呢?浅色推测是因为违反了英雄气这个《覆汉》的核心价值观,杀,还要虐杀,就是为了突出珣狗的,也是作者的这个褒贬态度。

就像满城风絮说的那样,对,主角做这种事其实还是合理的,但就是让人觉得作者意志胜过主角本身。其实不仅仅是胜过主角本身,更是胜过作品本身的逻辑,违和之处就在于此,吕布不是因为剧情和人物关系,合理地被杀的,而是更多地服务于价值观和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说的难听点,作者讨厌这个历史人物,就非要给它写死,也不是说写得一点合理性没有,但这种“我就是要xx”的劲儿,让读者觉得不舒服,智不足以写得顺畅,但足以拒谏,言不足以勾动读者感情,但足以饰非,这是有强烈私货表达的作者常见的问题(用这句话就是指的冰临神下)。

这是我当初找到的一张图,是蛋蛋在写死许攸那时候的所作的解释,里面有一句话很能说明问题了,“就是为了自己这口醋包的饺子……可是不代表我的饺子就会为你们而不再蘸醋”。

简单翻译一下:乐意看看不乐意看滚。

可是蛋蛋你都知道有人“吃不惯醋”了,被人骂了还生气,还在知乎发想法——不过,这当然也情有可原,我还在下面安慰作者君别理这些风风雨雨,好好写书用作品回应他们才是正理来着。

最后还是要用浅色的一段话来作总结:这点其实是我昨天,哦,不前天,说的那个问题导致的,网络平台时代读者和作者距离太近了,然后视野反而片面化了(集中在某一章上)。如果覆汉是十万字一本,结集出版连载,谁还在乎吕布是怎么死的(滑稽),前面的官渡大战和后面的天子处理才是正戏,一个小丑角色值得讨论么。但是网络连载,看到的就是今天这几千字的吕布之死,小事也会无限扩大化,变成大事,变成大事,双方拱火,那就开始PVP呗(滑稽)……

所以还是那句话。

出版文明,网文野蛮!(滑稽)

0 阅读:16

青山入我怀

简介:言必信,行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