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衔表奏刘备为汉中王的十一人为什么绝大多数都是将军?

鬼说天下 2024-02-23 12:16:06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群臣表奏刘备为汉中王,领衔的大臣共有过十一人: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

有意思的是,除了庞羲和射援之外,领衔表奏刘备为汉中王的大臣全都拥有“将军”的头衔。包括很多人印象中的文臣谋士(比如诸葛武侯、许靖、法正),都是将军而非文官职务。那么领衔表奏刘备为汉中王的十一人为什么绝大多数都是将军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将军”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不过“将军”最早的含义是“统率(将)军队”,是一个权限职责而不是官职名称。战国时期,“将军”逐渐演变为官职名称,但依然还是临时性的前线军事指挥职务,而不是常设的官职。直到秦朝和西汉初年都是如此。

随着汉武帝建立“内外朝”和对匈奴的长期战争,以大将军为首的八个将军位从临时性前线指挥职务变成了常设官职。但与此同时,临时性前线指挥性质的将军职务依然存在。于是汉朝将军就此分为两种:一是八个常设将军,即名号建军;二是战争结束后就撤销的杂号将军。

因为是随时可以撤销的临时性官职,所以汉朝对设立杂号将军的审批比较宽松。到了东汉末年,随着黄巾起义和“群雄并起”,设立杂号将军的权力更是下放到州牧一级。因为其他官职名义上还是得由皇帝和朝廷任命,所以各路军阀就利用设立杂号将军的权力来给臣属任官。

正因如此,杂号将军的数量在东汉末年快速增加。刘备一方面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名义上要由皇帝和朝廷任命的官职不好自己任命,另一方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能给刘备的臣属任官。于是刘备提高麾下重臣地位和权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任命他们为杂号将军。

这样一来,哪怕是刘备麾下重要的文臣谋士,头衔也都是杂号将军,比如军事将军诸葛亮、扬武将军臣法正、领镇军将军臣许靖。综上所述,领衔表奏刘备为汉中王的十一人中,绝大多数自然都是将军。

0 阅读:83

鬼说天下

简介:余致力于胡侃中外诸般门类十余年,望与诸君共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