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智能门锁侵犯邻居隐私权了吗?

经典案例解说 2024-03-28 22:40:56

因具有较强的安防作用,当前智能门锁在很多小区中被普遍使用,许多中高端智能门锁不仅具备人体感应和人脸识别功能,有的还有拍照录像和远程监控功能。智能门锁通常安装在居民楼宇楼道或电梯间等同层邻居共同使用的公共空间内。因空间狭窄,住户大门相邻,安装使用智能门锁的邻里之间很容易因隐私和生活安宁问题产生矛盾纠纷。

日前,当事人李某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邻居王某拆除安装在自家大门上正对李某家大门的监控摄像设备、删除监控摄像设备内存储的涉及李某的影像信息、停止侵权并道歉等请求。

经法院查明,李某与王某为邻居,两家房屋为一梯两户,大门正对,两门相距(楼道宽度)约2.29米。王某家的门锁已更换为电子门锁,门锁上有显示屏。经现场勘验,智能门锁内置摄像头,现场激活后可以看到李某家大门的上半部分。现李某因智能门锁涉及侵犯其隐私,双方发生纠纷。

01、本案的争议焦点是什么?

个人的安全、便利和自由与他人尤其是邻居们的隐私权保护之间的“界限”问题。

王某家的电子门锁内有摄像头,现场激活后可以看到李某家大门的上半部分,会侵犯到李某家的隐私,所以在安装、使用上述设备时,需要考虑对他人隐私权的保护,选择合理的安装位置、摄录角度范围以及安装方式,尽量将摄录范围限制在自家的入户门空间,而不会摄录邻居出入的相关信息。

如果摄录范围覆盖邻居的入户或必经区域,则会构成对他人隐私信息的威胁和损害,可能会被要求删除摄录信息甚至拆除设备。

02、什么情况下使用智能门锁可能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倘若摄录设备范围覆盖了邻居的必经通道或是室内空间,则可能被认定超出合理使用范围,侵害了他人隐私。

如果智能门锁可能记录邻居家人出入家门信息,在感应功能开启的情况下,邻居及家人无论是坐电梯还是走楼梯,都有可能会触发智能门锁感应功能,引起智能门锁进入开锁比对程序,智能门锁会记录开锁时间。对于邻居来说,出入家门信息属于不愿被他人了解的个人隐私,侵害了隐私权。

03、如何平衡隐私权保护与智能门锁使用权之间的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个人信息是需要符合严格条件才可以收集的。因此,智能门锁的安装和使用,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并且设置合理采集范围,避免对他人的隐私或其他个人信息造成损害,才能做到“不侵权”。

首先,在考虑二者的选择时,应当优先考虑对他人隐私、个人信息的保护;其次,根据实际需要,在安装使用上述设备时,用户主观上不能有侵犯他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想法,而且应当尽最大努力限制摄录范围;再次,如果确实无法避免摄录了他人的隐私或个人信息,应当及时删除资料,避免对他人权利造成持续的、进一步的侵害。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