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经典心理学-达克效应

木易心旅 2024-05-08 16:38:46

曾经有一个叫惠勒的抢劫犯。

他在光天化日之下,不戴任何面具伪装,堂而皇之地抢劫了匹兹堡的两家银行。

没多久,警察就将其逮捕。

被捕时,他还一脸困惑:“你们怎么找到我的?我明明在脸上抹了隐形液啊!”

警察被气笑了,问道:“什么隐形液?”

抢劫犯一脸认真地回答:“柠檬汁啊。”

原来他在得知柠檬汁在纸上写字之后可以隐形,于是愚蠢地相信柠檬汁抹在脸上也可以隐形。

这个笨贼成功地引起了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邓宁的注意,他和他的团队一起实验研究发现:

越是认知水平低的人,越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的行为。

这就是著名的“达克效应”。

一、“达克效应”的定义?

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描述了那些能力较低的人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而能力较高的人则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这种效应的原理是,能力较低的人由于对于某个领域的了解有限,往往无法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因此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而能力较高的人则更加谨慎,并且意识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仅是冰山一角,因此更容易低估自己的能力。

达克效应的名称来源于心理学家戴维·达克(David Dunning)和贾斯汀·克鲁格(Justin Kruger),他们在1999年的一篇研究论文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这个效应提醒我们,在评估自己或他人的能力时,需要谨慎对待,尤其是要注意能力较低的人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高估。

达克效应分为四个阶段,即:“愚昧山峰”、“绝望之谷”、“开悟之坡”和“平稳高原”。

第一阶段:愚昧山峰。是在巨婴的位置,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我们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据说此类状态的人占95%;

第二阶段:绝望之谷。是从愚昧山巅逐步下到绝望之谷,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过程,此阶段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学的越多,越感觉自己知道的越少,逐渐的,人们处于极度丧失信心的状态,走入绝望之谷。此类状态的人占4%;

第三阶段:开悟之坡。从绝望之谷走向开悟之道,通过不断实践,他们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这个阶段是知道自己知道,此类状态的人占0.9%;;

第四阶段:平稳高原。个体已经达到了高水平的技能和知识,他们的自我认知变得更加谦卑和敬畏。他们可能不再刻意强调自己的知识,而是自然而然地应用和分享,此类状态的人占0.1%;

二、生活中的“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是因为自我能力评估过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在同一圈层进行比较,结果带来的盲目自信。

有的人知道了一条河流,便说自己懂得了一片海,给你一滴雨露,便说自己拥有的甘霖,你的认知偏差也会决定你的未来。

达克效应是很常见的,每个人都有过,甚至我们经常处于这样的状态,并且这种状态是反反复复发生的。一般是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我们刚了解或者学会某种技能。就拿驾驶车辆来当例子,开车其实并不难,如果在一个空旷无障碍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开动汽车,跑起来,即使是没有学过车的人在教导下过后也没有问题。现在考驾驶证的人很多,但在成功拿到驾驶证以后,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敢自己开车上路。

会开车和开车上路其实不能等同起来,因为开车上路除了要学会开车这项技能外,还需要熟悉交通规则,要有车感,要会预判各种情况。这其实就是一种经验,会开车容易,但是要安全避免各种事故还是很难的。

第二种情况,我们在和他人讨论一些没有过全面了解并且还非自己专业的内容的时候,特别是我们并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水平,我们往往会以自己片面的知识和其他人分享。可是当对方以更专业的水平来纠正你,你就会发现到自己的不足,并且非常尴尬。然而在网络时代,更多的则是各执一词从而吵起来。

总得来说,达克效应虽然可怕,但是只要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那么带来的结果就是好的。怕的是,明明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却还非要固执己见,甚至还要否认事实。

三、如何克服“达克效应”?

罗素曾说,“我们这个时代让人困扰的事之一是:那些对事确信无疑的人其实很蠢,而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却总是怀疑和优柔寡断。”

一个人如果走不出自己的观念,到哪里都是思维的“囚徒”。那么,如何打破认知上的困境,逃离思维牢笼?不妨参考这三点:

1、对抗自己的本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和自己的本能,持续不断地进行斗争。

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受到本能的控制时,主动地去引导,并加以理性地约束。

比如,当你反驳别人的时候,是出于自己的本能反应,还是有自己充分的理由去质疑别人的观点?

2、承认自己的无知

一个人能承认自己的无知,是一种清醒,更是一种境界。

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才能不断突破自己的思维边界,理解别人的观点,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3、思考不同的观点

遇到不同的观点时,先倾听,后思考。

倾听,是对别人的理解和接纳,同时也给自己提供另一个视角去看待问题。

思考,是为了洞察事物的本质。当你真正能读懂别人语言背后的含义,也就懂得了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写在最后: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达克效应提醒我们,知识和技能的追求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我们可能会跌倒,可能会迷茫,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成长。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自我反思,我们可以逐渐减少对未知的恐惧,增强对挑战的应对能力。

当我们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并将其视为成长的动力时,我们就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最终抵达智慧的彼岸。在这个过程中,达克效应不仅是我们的导航,更是我们内心的力量源泉,让我们在探索的道路上,永远不失前行的勇气和决心。

最后,让我们一起记住:在追求卓越的征途上,达克效应是我们最宝贵的同行者。它教会我们以谦逊的心态去学习,以勇敢的姿态去探索,以智慧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在这条路上,每一步都充满了发现,每一次跌倒都是成长,每一次领悟都是蜕变。

探索未知,拥抱达克效应,让我们一起在知识的星空下,成为更加明亮、更加坚定的星辰。

0 阅读:13

木易心旅

简介:你看自由这个词,长得就条条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