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走我国8项专利!长江存储起诉美国美光,民族企业开始“亮剑”!

麦麦控股集团 2023-11-16 17:17:55

11月9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北区联邦地区法院受理了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江存储”)诉美国美光科技(MICRON)及其子公司的专利侵权案。长江存储称,美光涉嫌侵犯了公司的多项3D NAND技术专利,并用于旗下的固态硬盘产品中。此次,长江存储通过对美国存储芯片大厂美光发起专利诉讼,维护自身权益,不仅反映了自身技术的领先性,也体现了国内受制企业敢于“亮剑”的精神。

美企这回踢到铁板了!

据加利福尼亚法院公布,美国半导体巨头美光科技疑似“借用”长江存储公司3D NAND存储技术(专利号:US10,950,623)等8项专利,被我国企业告上法庭。

从专利号中的“US”可以看出,中企的这几项专利得到了美国官方认证,对美光来说,自己人的认证成为了自己的罪证,连狡辩的机会都没有。

长江存储是我国最大的3D NAND Flash(闪存芯片制造)厂商,此次向美光起诉专利侵权有一定象征意义,长久以来被打压的辛酸自不必说,但逆袭的趋势也是势不可挡!

这家2016年才成立的存储芯片制造商,仅用6年就在技术上超越了垄断几十年的三星、美光等外国同行。在“群狼环伺”的半导体产业链中,它如何成功生存下来并杀出重围的?面对国外打压,它又是如何愈挫愈勇?

长江后浪推前浪

长江存储逆袭超车

半导体行业投资大、风险高、投资回收慢、易受周期影响,中国想要实现弯道超车困难重重,对于长期被美日韩高度垄断的存储芯片行业来说更是如此。

中国是存储芯片消费的第一大国。2021年,我国存储芯片的市场规模达到5494亿元,占全球存储芯片市场份额超过55%。

众多存储产品里,最重要的是内存和闪存。然而直到2017年,中国自主生产的内存、闪存数量仍然是0。在闪存市场,三星、海力士、西部数据、美光等美日韩厂商的市占率合计超过95%。

中国在存储芯片领域被“卡脖子”的程度可见一斑。

正是在如此严峻的竞争环境中,在各方的支持下,长江存储的国产自主创新之路备受瞩目。

长江存储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06年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共同投资100亿元成立的武汉新芯。武汉新芯成立之初由中芯国际代管,计划做DRAM芯片。

2016年7月,紫光集团、国家芯片大基金与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合资合作,在武汉新芯的基础上成立了长江存储公司。

同时,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全面倾斜。资金方面,得到国家芯片大基金资金支持,长江存储投入了逾10亿美元研发资金;技术方面,依托中科院的技术力量,集结了近两千名工程师;人才方面,邀请“台湾存储教父”高启全,担任长江存储执行董事及代行董事长。三箭齐发,长江存储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为了打破高度垄断的技术门槛、产品布局、市场格局及生态限制,长江存储成立伊始便主动对标三星、SK海力士等海外巨头,瞄准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NAND Flash制造环节。

2017年,仅花了一年时间,长江存储就打造出了堆叠层数达到32层的3D闪存,虽然仍较当时三星的64层堆叠技术落后,却是中国首款3D闪存。3D闪存比拼的是堆叠层数。堆叠层数越高,存储芯片的容量和性能就越好。

不满足于跟随和模仿,长江存储开始寻求自主创新的突破口。依托于长江存储和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合作多年的技术积累,终于,堆叠层数技术的“加速器”出现了!

2018年8月,长江存储首次推出自研Xtacking™技术架构,实现了闪存技术架构的突破性创新,并成功应用于64层堆叠的第二代3D NAND产品。在突破64层堆叠技术后,竟直接跳过96层,去攻坚128层。

2020年4月,成功攻克了128层堆叠的3D NAND技术。

2022年11月,长江存储直接挑战232层堆叠NAND并获得成功,并早于美光、三星实现232层闪存颗粒的量产。

至此,长江存储实现逆袭超车,成为了全球首家能够量产232层NAND闪存堆叠的公司。Xtacking™架构技术也创下了世界纪录。

美方本性难移

对存储芯片打压已久

长江存储的光速崛起,不出所料引起了美国的注意。

从过往行事来看,美企早将垂涎他国技术的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此前德事隆公司的无人机技术较落后,为占用我国技术煞费苦心地编造出大疆侵权的故事,还要求交出源代码。

此次被盯上的存储芯片虽然属于中低端产业,但占全球半导体市场70%以上,而且是几乎所有电子设备的基础,其品质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性能。最关键的是,我国存储技术近年来已逐步发展到世界一流水平。

害怕被赶超的美国很早就开始草木皆兵,尤其长江存储给华为提供芯片后,成为重点关注对象。根据当时的“霸王条款”,要求苹果禁止使用其设备和技术,并且所有企业都不能提供帮助,就算是中企也不行。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同是存储巨头的三星、海力士对华芯片产业投资上千亿,最终也只能迫于美国淫威,含泪拒绝与中国合作。

去年底,美国正式将长江存储纳入了“实体清单”。不仅禁止向长江存储出售各种高端半导体加工设备,还把长江存储里调试、维修设备的驻厂美国工程师撤走。

在层出不穷的限制下,中国凭借一心发展技术突出重围。

过硬的实力正是我们硬刚的底气,长江存储的底气就是自主研发的Xtacking架构,是全球首个量产232层闪存的技术。TechInsights曾指出,目前长江存储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美光,属于该领域的领导者,而且这只是中国技术崛起的缩影。

长江存储肩负着突破外部围堵,满足国内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对存储芯片庞大需求的重任。

2023年2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及湖北地方国资继续“押注”长江存储,公司的注册资本增至千亿。

据预测,2026年,长江存储的全球市占率将达到30%,将大力提高存储芯片的国产自给率。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中国芯”必将强势崛起

尽管面临着“围追堵截”,芯片国产替代正在全面崛起。

除了在存储芯片领域打破了空白,中国芯片还在模拟芯片、GPU芯片、CPU芯片、射频芯片等行业取得了突破。

从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方面来看,总市值排名在前100名的半导体概念股中,76家半导体企业在期内实现盈利,赚钱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状态。其中,国产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北方华创、闻泰科技等10家半导体公司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超过10亿元。

半导体作为“硬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都对其自主研发有着迫切需求。国产替代频频突破,正在加速攻克“卡脖子”难题。

随着国内各项技术蒸蒸日上,曾经我们要花7亿元从德企购买二手盾构机,如今国产仅需2500万;手撕钢技术被卡脖子时日企只卖给我们最差的边角料,如今国产水平不仅达到世界第一,还反向输出海外;就连曾被美企垄断的“畅络因”类科技,也被我国技术拿下。

我国大多数行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迅猛。最早发现光生伏特效应的是法国物理学家,如今中国占据了全球80%的光伏市场;最早发明互联网的是美国,如今中国的5G基站数超300万,已将其抛在身后;最早建高铁的是日本,如今中国高铁运营里程4.2万公里,是其他所有国家总和的两倍多。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就算各方联合起来对我们的技术严防死守,但最终实力才是硬道理。美企表面上禁用我们的芯片,背地里却使用未经授权的国内技术,这何尝不是说明国外企业对我国技术的依赖性?“中国芯”必将强势崛起!

1 阅读:241
评论列表
  • 2023-11-23 09:37

    关键告赢了吗?

麦麦控股集团

简介:聚势共赢,“麦”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