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站在烤鸭店窗前,焦急对路人喊:女同志,你娃娃的东西掉咯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4-05-15 05:38:53

1958年8月13日下午,天津警备区的官兵们接到紧急通知:迅速前往正阳春烤鸭店,维持现场秩序。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需要人民军队出面?原来,是毛主席在正阳春就餐。

天津的群众们闻讯后纷纷赶来,见领袖一面。

围观的百姓,没有八千,也有一万,把正阳春周边的几条主干道,挤得水泄不通,现场响起山呼般的“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5次走到窗前,打开纱窗,向大家挥手致意。

毛主席离开时,是被一群精壮的战士好不容易“推进”车里的。

由战士们前面开路、后面推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冲出了“包围圈”。

店主要求吃“霸王餐”,伟人怎么办?

“肚子饿了,想吃饭。”1955年初夏的一天,毛主席在西郊出席完活动后,在返程的路上,对随行的高智说道。

高智当即表示:“主席,不远了,快进城了,咱们回到家,别的什么也不搞,先吃饭。”

毛主席吸了一口烟,拉长了声调:“不,找一个饭馆,到饭馆里面去吃。”

尽管高智担心外面的餐馆不安全,可他知道毛主席说一不二的性格。

当时,车子正好走到了阜成门外,高智又是个“老陕”,他突然想起了这里有家羊肉泡馍馆,就问毛主席愿不愿意吃。

毛主席向来不挑食,一口答应下来。

汽车刚开到饭店门口,里面就传来了阵阵的羊肉香气。

“不错,很香嘛!”毛主席对高智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走进餐馆,里面的食客都在大快朵颐的享用碗中的美味,谁也没注意到领袖竟然在自己身边。

毛主席他们坐在木板隔出的小房间里,不一会儿泡馍就端了上来。

羊肉切成大块的薄片,馍掰成很小的块泡在碗里,还有几个小碟,放有辣子、糖蒜、香菜等。

毛主席端起一碗,对高智说道:“我吃不了这么多。”

高智随即拿起勺子,往李银桥的碗里,夹了几块。

这顿饭,毛主席吃的很香,也很安稳。

下饭馆的愿望满足了,自由自在地过了一下老百姓的生活,与民同乐。

在苍蝇小馆里,安安静静地坐一坐,对毛主席来说,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吃完饭,走出雅间,刚到大厅就有人喊:“是毛主席!”

霎时间,客人们都站起身来,围到毛主席身边向他问好。

“大家好!”毛主席热情回应道。

店主欣喜若狂,拉着毛主席的手不肯放下,说什么都要免单,还要把所有人的都请了。

毛主席当然不会同意,掏出来十元钱,可店家就是不收。

毛主席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担心造成交通拥堵,于是告诉店家,先记账,明天有人来还。

次日一早,高智就骑着自行车,来还了饭钱。

店家还是推辞不受,高智只好表示,他不收毛主席就睡不好觉。

为了领袖的身体着想,店家最终是收下了。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毛主席千辛万苦打下了红色江山,他自然想亲眼看看百姓们是否安居乐业。

所以,与民同乐,对毛主席而言,再正常不过。

服务员对领袖的印象:伟人特别高大,能撑起整个国家

1958年8月13日中午,天津正阳春烤鸭店经理吴彦全,召集所有员工开了个紧急会议:中央首长,将于1点前来就餐。

周总理?朱老总还是刘副主席?员工们窃窃私语,说什么的都有。

1点的钟声刚刚敲响,正阳春门外,就停下了两辆黑色轿车。

车门一开,毛主席伟岸的身形出现在烤鸭店的门口。

在店员的介绍下,毛主席参观了店内的设施。

来到狭窄闷热的操作间门前,他一挑帘就走进去。

不等厨房的工作人员反映过来,就首先向大家说道:“同志们辛苦了。”

他们虽然都见过毛主席,但那只是在报纸上、照片上、油画上。

领袖的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谁也没有反应过来。

一瞬间,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后厨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呆愣愣的站在原地,甚至忘了向主席问好。

毛主席伸出他那硕大的手,递到了离他最近的面案师傅老邹面前。

老邹慌乱地把沾满面粉的手,直往衣服上乱搓。

他弓下身子,双手紧攥毛主席,激动地都快要哭出来了。

毛主席一边与大家握手,一边亲切地一一询问。

随后,毛主席去了二楼雅间就餐。

服务员们在楼梯口“严阵以待”,准备拿出最好的面貌,迎接主席。

当时,是韩玉明第一天在正阳春上班。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这么幸运。

毛主席上楼前,韩玉明在脑海中想了无数遍见到主席后要说什么。

可当毛主席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服务员同志辛苦了”时,韩玉明大脑一片空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有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韩玉明的身材比较瘦小,和主席站在一起,必须抬着头仰视。

多年后,韩玉明仍对这一幕记忆犹新:“我就觉得毛主席特别高大,可以撑起我们整个国家。”

跟大家聊了好一会儿,毛主席才到靠窗的房间落座。

正阳春为了接待毛主席,制定了“少而精”的标准,菜品虽然不多,可样样都是绝活,很鲁菜的特色。

除了拿手的烤鸭外,还有扒海参、鲍鱼龙须菜、熘鱼片、油爆海螺等。

服务员们,为了能多见见毛主席,特地采用轮流制,每上一道菜就换一个服务员。

而每当服务员进门,毛主席都会欠身表示感谢。

毛主席大驾光临,兴奋地不只是正阳春的员工,整个天津市都沸腾了。

毛主席刚夹起一道菜,就听见窗外传来了阵阵欢呼声和鸣笛声。

走到窗前一看,正阳春门外的大街小巷,已经被围的水泄不通。

楼下的人群,看见毛主席后,齐声呼道:“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掌声、欢呼声震荡在大街上空。

毛泽东也打开纱窗,向大家招手致意。

街上的人们更激动了,从几千人聚到了几万人。

交通瘫痪,连交通警察也跟着挤起来,也想一睹领袖风采。

群众在楼下兴奋地喊着,期待着主席再一次出现在窗口。

毛主席连续五次走到窗口向楼下的大家致意。

大家你推我搡,现场张袂成阴,挥汗成雨。

被挤掉的背包、手表、鞋子,数不胜数。

毛主席的目光,定格在了一位路人身上。

他急切的喊:“女同志,女同志,你娃娃的东西掉喽!”

毛主席关爱妇女儿童,心系群众的博大情怀,可见一斑。

那位女同志,或许都没听清楚主席说的什么,又哪里顾得上娃娃的东西,只是拼命的向毛主席挥手。

这顿饭,毛主席基本没怎么吃,一直忙着与群众互动。

眼看着太阳就要落山,照这个架势,毛主席根本走不脱。

可晚上,还有个重要会议得开。

工作人员只好借用正阳春的电话,向天津警备区“求救”。

不一会儿,当地的驻军就迈着整齐的步伐小跑而来。

战士们手拉手,筑起了一道道人墙。

为了让毛主席顺利离开,精壮的战士们,在他前后左右构成了“防御圈”,冲过一道道“包围”后,把毛主席“推进”了车里的。

由战士们前面开路、后面推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冲出了“包围圈”。

“臭豆腐,闻起来臭,看起来脏,吃起来香!”

毛主席不爱吃山珍海味,但他每到一处,都会尝尝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

1958年,毛主席来到了武汉,听说“老通城”菜馆久负盛名,决定与民同乐,过去尝尝鲜。

大概晚上7点,毛主席搞了个“突然袭击”。

当他伟岸的身影,出现在“老通城”时,全场掌声雷动。

毛主席照例,先跟食客们打了招呼,又到出访去参观。

跟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交流一番后,他才去吃饭。

其中,有道菜特别惊艳:三鲜豆皮。

毛主席尝了一口,顿觉味蕾打开,不禁又夹了一口。

他评价道:“豆皮是湖北的风味,要保持下去。”

食量向来不大的毛主席,这次竟然自己吃了整整一盘。

毛主席称赞道:“三鲜豆皮制作精巧,味道鲜美,这才是湖北风味呢。”

接着,又告诉随行人员:“你们都吃完,不准浪费。”

毛主席一边吃饭,还不忘了跟餐馆的工人交谈。

“你们这里是合作社还是公私合营?”

工人们回答说:“是国营。”

毛主席郑重地讲:“国营职工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餐馆要特别注意搞好卫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从武汉走后,毛主席的专列,又开到了他的老家--湖南。

在长沙停留时,他专门去了一趟“火宫殿”。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毛主席青年时期,曾多次来过这里,熟知这里的餐饮特色。

故地重游,他点的菜肴,还是从前的家常口味。

其中,有一道菜是臭豆腐。

毛主席一边品尝,一边幽默地说:“火宫殿里的臭豆腐,有三个特点:闻起来很臭,看起来很脏,吃起来很香。”

临走时,毛主席又说:“臭豆腐是劳动人民的产品,你们应该做好。火宫殿是人民喜爱的地方,你们应该搞好。”

有了毛主席的认可,“火宫殿”的臭豆腐名气更大了,很多到长沙的游客都到这里尝尝鲜,一饱口福。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足迹。而今,追忆起当年的一幕幕,仿佛又能看到他那和蔼的笑容。

参考文献:

殷石.新中国留下毛泽东足迹的六家餐馆[J].新湘评论,2012,(20):55-57.文献收录于中国知网

《毛主席莅临烤鸭店 热情群众挤掉的鞋捡了四五筐》 来源:天津青年晚报,2003.8.13

73 阅读:14145
评论列表

烟寒若雨话秋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