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占领阿富汗期间,工兵部队是如何应对地雷战的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2023-12-15 13:55:49

提起地雷,人们心中立即就会想起196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地雷战》;提起如何对付地雷,人们心中想起的一定是那个偷地雷后被炸死的鬼子。那个鬼子名叫渡边,是从青岛调来的鬼子工兵小队长。但今天要说的,不是我国抗战时期的地雷战,而是1979年-198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期间的地雷战。

苏军占领阿富汗期间,由于当地抵抗力量得到了美国的装备支持,地雷装备的水平大幅提升,战术也逐渐成熟,给苏军部队造成了重大伤亡。从1983年起,地雷更是成了造成苏军损失的头号因素,到苏军撤离前的1988年,超过71%的苏军伤亡都是拜地雷所赐。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苏军当然不能坐以待毙,迅速加强了专门对付地雷的工兵部队,扩充了扫雷手段,以应对地雷战的威胁。按照苏军标准编制,普通摩托化步兵团的工兵连仅有70人,但实际上,许多工兵连都扩充到了上百人,素质也大幅提升,甚至有理工科大学生、工程师加入。

除了扩充人员,苏军工兵也改变了过去单打独斗和手工排雷的传统模式。在排除一个地区的地雷之前,苏军会通过专用直升机进行详细地航拍,分析可能的布雷地点。另外,通过广泛地对俘虏、当地居民进行审讯,进一步摸清雷区情况,为工兵排雷尽可能提供情报支援。

为保证安全,工兵部队执行任务时往往会混编步兵、坦克兵加以护卫,一般每个工兵分队都会跟着1个摩托化步兵排。这类担任护卫的部队装备BMP-1步兵战车,行动迅速;指挥官也往往由长期在阿富汗作战、经验丰富的军官担任,对抵抗力量的各种战术都很清楚,能够最大限度避免遇袭。

战场扫雷时,苏军往往会集中1-2个携带探雷和排雷装备的工兵排、2-3个牵探雷犬的工兵小组、2-3辆工程坦克以及数辆探雷车,组成工兵分队。先由扫雷车缓慢前进,发现地雷时,扫雷车会自动停下,发出告警信号。这时,步兵战车上的工兵就会下车,用手持探雷器和排雷犬确定地雷的精准位置、再一一排除。

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苏军排雷水平提升的同时,美国等敌对势力也派出专家准备传授抵抗力量反排雷的技术,如教他们用装满煤油或柴油的塑料袋包裹住地雷,以蒙蔽探雷器;把大量的金属碎片分散埋在地下,迫使苏军工兵不得不仔细辨别探雷器声音信号的细微差别来辨明真假。

此外,在地雷的数量上,美国方面也加大了援助的力度。因此,尽管苏军工兵只需要负责把摩托化纵队前进的公路、道路两旁以及必要的采水点附近的地雷排除干净就可以,但在抵抗力量近乎全面挖坑埋雷的大潮面前,苏军工兵依然不堪重负。1980年,苏军工兵全年仅排除1032颗地雷。而到了1986年,仅前10个月,苏军就排除了3万5千颗。

0 阅读:2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简介:笑谈风云,闲说历史,另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