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也有形状?“达利园效应”和“达尔文效应”究竟是什么?

暗磷科普 2024-02-26 14:22:01

每当我们刷到的视频中出现树叶中的阳光、雾霾中的灯光等等时

视频的评论区总会出现“达利园效应”“达尔文效应”等稀奇古怪的名词,这到底是在说啥?

其实,它的正经名称是“丁达尔效应”或“丁达尔现象”

什么是丁达尔效应?

它是指光线在通过分散有细小颗粒的介质(如空气、水等)时,被散射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空间中光线经过的地方,会出现明亮的“通路”

例如早晨大雾时阳光从树叶的东西中穿过,空间中会形成一个锥形的光斑,就像大自然的台灯一样。

森林中的光锥

而到正午明朗的天气时却很难有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早晨的雾中有些很多粒径很小的水珠,光线经过这些水珠的表面时,被散射到四面八方,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光斑。

因此也有人说,丁达尔效应让我们能看到光的形状。

但也不是所有大小的颗粒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一般粒径在1~100纳米的颗粒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如果一个介质中均匀地分散有这个粒径范围的颗粒时,我们就把这种体系叫作“胶体”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也会通过一个体系能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来判断它是不是胶体,进而估计这个体系中分散的颗粒的粒径。

中间的试管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含有胶体(素材来自网络)

而网友们调侃的“达利园效应”“达尔文效应”等,只是因为它们名称比较相近,是一种风趣的调侃罢了。

0 阅读:15

暗磷科普

简介:科学是个院子,万物在里面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