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外媒突然发现,中国在沙漠里干了件大事

深度灼见 2024-03-14 23:53:12

众所周知。地球是由30%的陆地和70%的海洋组成,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30%的陆地中,有1/3的土地都是半干旱或干旱的沙漠。

那么这些沙漠地带该如何利用呢?植树造林是一方面,如果将沙漠面积的4%铺上太阳能板,那么全人类的用电问题就能够得到彻底解决。既然沙漠具备这样的优势,为什么没有得到普及呢?

事实上,这事儿我国早就开始做了,西北腾格里沙漠,330千伏的光伏电站已经投入使用,约6.5万亩的荒漠铺上了光伏板。而在2022年3月,国家再次宣布,在西北建设总装机量达4.5亿千瓦的光伏发电基地,其发电总量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

就目前而言,太阳能发电技术能够分为两种: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

光热发电是收集太阳能“烧开水”,利用产生的蒸汽带动轮机发电。因为难度低、原理简单、造价便宜,是目前的主流发电方式。不过这并不适用于沙漠地带,因为沙漠环境恶劣,沙尘暴和昼夜温差会增加设备维护成本。

光伏发电则利用“光生伏特”效应,使用半导体和金属结合的特殊材料, 在吸收光能的同时,光在不同的位置产生电势差,形成电压,利用这一原理制造成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能够实现光电转换完成发电。

这种方式优点很多,例如:能源清洁无污染,有阳光就可以发电,不受地理位置限制。沙漠地带日照充足,堪称绝佳场所。

缺点也很明显,首先是效率太低,非晶体光伏电池转换率只有5~8%,晶体是13%~17%,远比不上光热发电;其次是技术复杂、成本太高,且半导体相关技术和材料被以西方垄断,其他国家想要建设就必须购买西方生产的产品,每年缴纳高昂的专利费用。

事实上,美欧国家也尝试在沙漠地区普及光伏发电,但最终都是以失败告工,要么计划进行一半高昂的成本让公司破产,要么就是规模太小,收益远低于投入。

然而中国的做法却和他们都不同,我国的光伏电厂不仅规模庞大、产电效率极高,而且沙漠也逐渐变成生机的绿洲。

在建设光伏电厂之前,会首先在覆盖面积区域种上特定的植会,防风固沙,避免沙尘暴的灰尘波及这里,引起设备损坏。

沙漠虽然干旱,但并不是没有水,光伏板为底下的植物遮住了阳光,下方水蒸气蒸发变慢,到了寒冷的夜晚就变成水滴凝结在光伏电板上滴落,从而加速植物生长。

随后在这里搞畜牧养殖,给牛羊留下充足的觅食空间,光伏板吸收阳光发电,下方的牛羊吃草生长,两不耽误。这解决了防风固沙、植物影响电板吸收光能的问题,还用畜牧业带动经济发展,一举多得。

西北的腾格里沙漠,100万千瓦规模光伏电厂开启运行,6.5万亩的沙丘上,从卫星上看已经开始出现绿色覆盖,并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反而开始“吞噬”沙漠。

相信随着我国的持之以恒,最终大部分沙漠会变成绿洲,成为造福人类的“宝地”。

4 阅读:1766
评论列表
  • 2024-03-15 17:56

    来了沙尘暴会怎样?

深度灼见

简介: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