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对你大方的男人,其实在打着这3个算盘

冷爱 2024-05-11 11:40:25

张先生是我的一位多年好友,在恋爱时期,他经常带对象苏女士出去吃昂贵的晚餐,送她价值不菲的礼物。

在两人确定关系那天,他为了表达心意还特地挑选了一条周大福的纯金项链送给女友。

两人相处愉快,不久后便顺利结婚了。苏女士在婚礼现场说:“我从未遇到一个像他一样宠我的男人,只要是我想要的,他都会尽力给我”。

这一番表白,让当时在场的单身狗们羡慕不已。

可是有一天,苏女士和我闲聊时,却说自己结婚后过得并没有想象中幸福。因为自己的工资没有张先生高,她自觉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劳动,可是并没有得到丈夫相应的尊重。

自从两人结婚后,张先生就一直强调说普通人过日子就应该精打细算一些,不能再像婚前一样大手大脚了。为了维护家庭和谐,苏女士不得不减少了买衣服、化妆品的频率,以缩减家庭开支。

可是她没想到自己的让步,换来的却是丈夫无止境地斤斤计较。

丈夫对她总是不满意,不但纪念日没有礼物,对于日常开销也都斤斤计较,与婚前大方的形象大相径庭。苏女士时常觉得不理解,明明张先生在婚前对她挺大方的,为什么婚后竟然如此计较?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男性在婚前的大方体贴往往可能只是为了吸引配偶,展现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对关系的投入程度。

而一旦结婚,目的达成后,他们可能认为无需再通过金钱上的付出来维系感情,因此开始变得计较起来。

这种前后截然不同的行为背后,通常隐藏着经过深思熟虑的“算盘”。

01

将婚姻视为“投资”与“回报”,而非长久的互相体谅和付出

在婚前阶段,男方的慷慨往往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求偶的手段,有的男生甚至会频繁地带女方去高档餐厅、送上昂贵的礼物、承担所有的约会费用。

在这个阶段,男生的目的是:通过经济上的付出,树立起自己作为供应者和保护者的形象,讨女生开心,增加自己在择偶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这个时候男生为女生所提供的经济付出和情绪价值,往往更像是一种“投资”。

当他们成功吸引了女性,双方也投入感情并踏入婚姻之后,男生则会觉得继续在物质上付出就不那么重要了。

这些男生心里会想:“她已经是我老婆了,还花那么多钱做什么呢?”。

此时男人的关注点从“投资”,开始变成了“回报”。

这种行为在本质上反映了某些男性对于婚姻的认知存在偏差,将婚姻看作是一种“投资”与“回报”的交易关系,而非两个人长期的体谅和付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其实从一开始就不是心甘情愿地为女方付出,当初那样做只不过是暂时讨好女生的手段罢了。

当结婚目的达成之后,女生似乎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回报”自己,不再需要“讲究精致”,而要节省开支,同时为家庭做贡献。

这类人从本质上而言,就视利益大于感情,他们并不认同女性应该在婚姻中随便花自己的钱,在权衡利弊之后,他们绝不愿自己“吃亏”。

我有一位来访者小刘,她曾经相亲认识了一个男生小方。

刚开始,小方表现得挺大方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她发现小方是一个特别现实的男生,他总是暗示小刘婚前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但是婚后一定要节约,多考虑家庭。

如果小刘没有改变自己的态度,那就不要耽误他,因为他不想白白付出,做亏本生意。

而小刘却认为感情是大于金钱的,她就想找个不计较、真心对自己好的,她认为小方是把利益凌驾于感情之上的,所以她很快就对小方下头了。

一个合理的择偶观是:我们在择偶的时候,虽然也需要衡量双方能为婚姻贡献什么,但是不能只计较物质、过分权衡利弊。

如果想要一个温暖且稳定的婚姻,还是要以对方的为人处世和彼此的感情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彼此相互体谅和付出,把对方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去爱。

02

期待女性愿意自我牺牲的传统式家庭

还有一种男生之所以会在婚前婚后两副面孔,是因为他对于婚姻的期待还处于非常传统的认知层面。这样的男生发自内心地认为女性就应该为了家庭牺牲、更多地照顾家庭,就像自己的母亲那样。

这些人大部分都会有一个非常传统的原生家庭,母亲主内,勤劳简朴、勤俭节约,照顾着所有人的饮食起居,好吃的、好用的永远都不会先想到自己,而是留给孩子和丈夫。

本文开头提到的张先生就是来自这样一个家庭,他经常跟我说他的母亲总是会抱怨自己好几年没有买过新衣服了,都是给他和他的父亲买了。

又或者当家里有剩饭没吃完的时候,他母亲总是会给他和他父亲吃新鲜的饭菜,自己吃剩饭。

我能够感受到他对于母亲的心疼,但是我也能从他的言辞中体会到他对于传统家庭中所谓“妻子的责任”的这种认同。

他心疼母亲,可也崇拜着母亲,认为母亲很伟大。尽管他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他还是潜意识地期待自己的妻子也是这样一个传统的女人。

于是在他和苏女士结婚以后,他下意识地开始要求苏女士不要贪图享乐,不要乱花钱。

张先生的这种要求尽管无可挑剔,但很可惜在现代婚姻家庭中,却已经几乎是一种不合理的需求了。

因为你不可能期待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忠于自我的女性同时还能牺牲自我,为了家庭委屈自己。

一个家庭实际上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结婚以后都是为了这个家好。

可是,如果总是以牺牲某一方的利益为代价,那这个人迟早会因为压抑而离开,家庭也就破碎了。

现在社会上还有很多的男性期待着女性全方位地付出,他认为自己负责赚钱养家了,女生就应该更多地照顾家庭和为家庭牺牲。

然而,“男人是天”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如今的女性所期待的是双方都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共同抚养孩子、承担家务,在婚姻中实现自我价值的生活。

03

追求家庭生活中的财务“控制感”

步入婚姻殿堂的男人,会开始着眼于家庭的稳定性和未来的计划。

这时他们的“算盘”则是如何更好地管理家庭财务、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于是,之前那个不计成本的大男孩变成了精打细算的男人,甚至可能为了一两笔不必要的开销与妻子争执。

我们通常认为女性凭借着细心的优势,先天地对家庭财务有更周全的安排。

可实际上男性往往要更理性一些,如果女生没有掌握很好的理财能力,男人是不会放心把自己的工资都交给她的。

因为他们也担心女人守不住家庭的财产,大手大脚地花自己辛苦赚来的工资。

无论是不上交工资的男人,还是上交了工资但是却对家庭开支斤斤计较、什么都过问的男人,都是想要在家庭财务方面获得一种控制感。

本质上,是他们和金钱的关系不到位,他们对金钱没有安全感,也不信任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能管理好金钱。

除非看到你真的能为家庭做出突出的贡献,否则,他们不会认同你对家庭财产的支配。

有一个来访者小刘就曾经跟我抱怨过,说她老公要求她要熟悉家庭中的每一项开支,要列一个Excel表格详细记录每天的花销。

他也会经常对她进行“指点”,告诉她什么该花,什么不该花。

小刘吐槽说:“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像是我的老公了,更像是我的领导来检查工作的”。

可见,小刘的老公就是一个需要对家庭财务支出有控制感的人。

这样的人其实也不可怕,最主要的是要好好沟通,在支出方面达到共识,要让他了解什么是你认为必须支出的,什么是你们协商之后可以省下来的。

希望所有的女生都能够找到一个真心对自己好的,并且肯和自己沟通的人。

作者|謹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长期研究心理学,并关注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亲密关系、原生家庭等课题。能够帮助读者分析情感奥秘,提升自我。

本文的插画,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