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六大名将:羊祜上榜,另外五位分别是谁?

情怀历史 2024-05-16 19:51:44

西晋(266年—317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四帝 ,共51年。为了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在古代历史上,西晋并能说是一个强大的王朝。不过,西晋一统三国,又对抗鲜卑等游牧民族,自然也出了不少优秀的武将。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西晋六大名将。

一、羊祜

羊祜出身“泰山羊氏”。早年在曹魏任中书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因与掌权的司马氏的姻亲关系,得以平步青云。西晋建立后,羊祜累官尚书右仆射、卫将军,封钜平侯。泰始五年(269年),羊祜出任车骑将军,坐镇襄阳。羊祜在荆州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扩军练兵,全力筹备灭吴计划。

泰始八年(272年),羊祜与晋武帝密谋攻吴,但在西陵之战中未能解救被吴将陆抗围攻的西陵督步阐。咸宁四年(278年),羊祜带病入朝,面陈伐吴之计。后力劝武帝从速发兵,并嘱中书令张华成其志。

不久之后,羊祜去世,享年五十八岁。临终前举荐度支尚书杜预接替己职。死后获赠侍中、太傅,谥号为成。晋武帝依其遗策灭吴,于两年后完成统一天下。唐宋时期,羊祜因为筹划灭吴的功劳,得以配享武庙。

二、杜预

杜预出身京兆杜氏。初仕曹魏,任尚书郎,后成为权臣司马昭的幕僚,封丰乐亭侯。西晋建立后,杜预历任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等职。咸宁四年(278年)接替羊祜出任镇南大将军,镇守荆州。在此基础上,杜预积极备战,支持晋武帝司马炎对孙吴作战,并在咸宁五年(279年)成为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

西晋消灭东吴后,杜预因功进封当阳县侯,仍镇荆州。在战后仍讲武备战,兴建学校,督修水利,被时人称为“杜父”。后被征入朝,拜司隶校尉,于太康五年闰十二月(285年初)病逝,终年六十三岁。因为文武兼备,杜预成为明朝之前唯一一位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这堪称至高的荣誉了。

三、王濬

王濬出身世家,博学多闻,容颜英俊,多谋善战。泰始八年(272年),王濬担任广汉太守,平定益州叛乱,迁益州刺史。利用长江上游地势之利,修造战船,组建强大的水军。上书晋武帝,促成晋灭吴之战。

咸宁六年(280年),王濬率兵顺流而下,熔毁横江铁链,攻克丹阳郡,率先攻取石头城,接受吴末帝孙皓投降,完成西晋统一大业。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晋灭吴之战中,王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功勋赫赫的王濬,后来为避猜忌,纵情享受,累迁特进、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后军将军等。

四、马隆

马隆自幼智勇兼备,好立名节。晋武帝为兴兵伐吴,下诏擢用良士。马隆以“才堪良将”被兖州举荐,不久升为司马督。咸宁五年(279年)正月,河西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起兵反晋,马隆自荐往讨,被晋武帝授为讨虏将军、武威太守,随后击败攻占凉州(今甘肃武威)的鲜卑军。

对此,在笔者看来,马隆成功平定鲜卑之乱,促使西晋可以集中精力对付东吴。之后,马隆长期戍边,战守尽力,功绩显赫,后卒于任上。

五、周访

周访出身寒族,为人沉毅、谦让,有好施之名。西晋末年,琅玡王司马睿升为镇东大将军后,征辟周访为僚佐。其后屡次领兵,讨平江州刺史华轶及荆州杜曾叛乱,又协助平定杜弢的流民叛乱,为司马氏立足南方作出了杰出贡献。周访晚年在梁州务农练兵,抗衡跋扈不臣的大将军王敦。太兴三年(320年),周访去世,享年六十一岁。获赠征西将军,谥号为壮。

六、刘琨

刘琨出身大族中山刘氏,青年时与范阳人祖逖为友,枕戈待旦,闻鸡起舞,志意雄豪。永兴二年(305年),刘琨率军迎还晋惠帝,赐封广武侯。光熙元年(306年),刘琨官至并州刺史,募得千余人,冒险转战晋阳,授大将军。对于刘琨来说,在西晋末年南征北战,试图延续这个王朝的生命。

建兴三年(315年),刘琨苦于力弱,与代王拓跋猗卢约定共讨匈奴刘聪。之后,刘琨不听箕澹劝阻,悉发其众反击,导致全军覆没,遂放弃长期坚守的并州,到蓟城投奔幽州刺史鲜卑人段匹磾,二人结为异姓兄弟。不过,建武二年(318年),段匹磾堂弟段末波被后赵天王石勒收买,段匹磾与刘琨的关系遭到离间,最终刘琨被段匹磾缢杀。

1 阅读:61

情怀历史

简介:往事如风,一座城、一段历史、一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