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糖尿病49年,我发现了吃好降糖药有6大诀窍!对控糖、预防并发症都有好处

忆南聊健康 2024-05-03 07:37:32

我今年83岁,已经与糖尿病相伴了49年。

糖尿病这个“对手”可不简单,如果走了弯路,甚至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记得刚开始得病的时候,我像是个盲人骑瞎马,到处求医问药,吃了很多所谓的偏方、验方、祖传秘方。结果呢,症状越来越严重,体重从120斤降到了70多斤,还并发了严重的肺结核。

后来,在1979年5月,经朋友介绍,我去了湘西有名的医院住院治疗。每天打4针、74个单位的胰岛素,还要监测5次血糖,再加上吃抗结核药。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

这段经历教会了我一个道理:要战胜糖尿病,必须知己知彼。不仅要了解自己的病情,还得了解能打败糖尿病的武器——降糖药。

今年我已经83岁了,我的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都很正常,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还能写书、讲课。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40多年来吃降糖药的6大诀窍,希望能帮到更多糖友。

01

降糖药不能随便吃,选对是第一步

市面上有很多治疗糖尿病的药:

● 有的可以帮助身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比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 有的能快速恢复胰岛素的作用,但效果不持久,比如瑞格列奈。

● 有的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来降低血糖,比如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 有的能阻止身体吸收过多的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特别适合饭后血糖高的人。如:阿卡波糖等α-糖苷酶抑制剂。

● 有的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从而降低血糖。如恩格列净、卡格列净、达格列净等SGLT2i。

等等,降糖药的作用机制大不相同。

而胰岛素,则是糖尿病治疗的特效药,如果胰岛功能衰竭,就只能靠注射胰岛素了。

糖友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02

了解自己的胰岛功能,个体化用药

糖尿病虽然都是同一个病名,但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年龄、病程、体质和并发症都有所不同。不能一刀切地用同样的降糖药,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C肽和胰岛功能关系密切。在用药前,患者最好去正规医院检查一下C肽。

如果胰岛功能非常差,要开始用胰岛素治疗。

也有些糖友肠胃功能不好,吃双胍类降糖药可能会加重肠胃问题,尽量换成其他药。

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3

随着病情发展,灵活用药

受饮食、运动和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每天都在变。所以,患者要灵活运用医生的医嘱,不能一成不变。

我会综合考虑用药量、运动量和饮食量,比如,如果当天吃的没变但运动多了,就减少点降糖药;如果运动没变但吃得多了,就加点降糖药。

如果单一用药效果不佳的话,要及时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联合用药。实践证明,联合用药的效果比单打独斗好得多,1+1大于2哦!

比如,我早餐前会打15个单位的预混胰岛素,午餐吃1片阿卡波糖,晚餐前再打6个单位的地特胰岛素,这样血糖就很稳定了。

04

中西结合预防并发症

世人都说:“糖尿病虽严重,但更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很多糖友因并发症而遭受巨大痛苦,甚至失去生命,家庭也因此破碎。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程的延长,并发症总会找上门来。为了防治并发症,我坚信“预防胜于治疗”。

除了服用降糖药,我还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服用一些中成药(如血塞通、益脉康等),以及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人参、黄芪和丹参等。

防治结合,有效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既节省了医疗费用,也延长了我的寿命。

05

吃有升糖作用的药,要勤测血糖

以前我只关注降糖药,却忽视了升糖药。

你知道吗?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二代精神抑制药、免疫抑制剂等多种药物,都可能让血糖升高。

所以,在服用这些药物时,我特别留意血糖的变化。

比如,1979年我治疗肺结核时服用了异烟肼和利福平,每天都测5次血糖,这样我就能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效果也更好了。

06

吃降糖药要“踩点”,了解最佳服药时间

降糖药吃得太早,体内血糖还没升上来,可能导致低血糖;吃得太晚,食物已经变成糖进了身体,药就白吃了。

所以,降糖药要吃得不早也不迟。不同降糖药的吃药时间不同,如:

● 磺脲类降糖药,餐前20分钟吃;

● 双胍类降糖药,餐前或餐中都行;

● α-糖苷酶抑制剂,餐前即刻吞服或与第一口食物一起嚼服;

●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药,餐前吃;

● 增敏剂,餐前或餐后都行。

这就是我49年来保持血糖稳定的用药心得体会,有帮到您吗?

作者:邓焕新 13307450928

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荣誉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华夏医魂》丛书特邀编委

中国糖龄王

3 阅读:540

忆南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