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抗战时名声大振,为何解放后被枪决?

回顾近代 2024-05-08 05:09:33

提起赵洪文国这个人,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谁,但如果说她的“外号”,那么您肯定“恍然大悟”,这个人就是曾经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双枪老太婆”。

然而,这样一名抗日英雄,却在解放后,被人民政府判处了死刑。

赵洪文国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赵洪文国的本名其实是洪文国,因为她的丈夫姓赵,所以,按照当时的习惯,随了丈夫的姓,也叫赵洪氏。

赵洪文国是辽宁岫岩人,据说祖上是八旗子弟,她的丈夫也是镶黄旗世家,所以赵家在当地也是颇有家世。

不过,因为当时女性地位低下,赵洪文国本人并不识字,只会歪歪扭扭地写自己的名字。

原本赵洪文国一家,只是靠着祖上传下来的田地当地主,但是谁会想到,日本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就占领了东北。

当时,赵洪文国的儿子赵侗,正在奉天的东北大学读书,眼见着日本兵在东北的暴行,便和东北同乡苗可秀等人,组成了“东北学生军”,开始了小规模的对日军作战。

当赵洪文国得知自己的儿子,已经拉起抗日队伍之后,曾经多次私下托人给儿子的抗日队伍,送去钱财当“军饷”。

后来,干脆带着家人和一部分乡亲,也开始为抗日武装当交通站、提供情报。

很快,日本兵就找到了赵家,把赵洪文国抓了起来,还抢了赵家的田地,几套院子也被付之一炬。

剧照

让日本兵没有想到,赵家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软弱,不仅没有从赵老太太的嘴里问出什么有用的话。

而且,被放出去之后,还带着家里的儿女们,到北平采购了一批军火。

直接也拉起来了一支抗日队伍,在吉林、河北、北平等地,对日军进行袭扰。

很快,“双枪老太婆”的大名,就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就连武汉、重庆甚至港粤等地的人们,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抗日的老太太。

从1938年开始,《救亡日报》《立报》还有日本反战同盟等抗日报刊,先后对她进行了报道。

赵洪文国也开始在全国各地的抗战演讲,在重庆、上海等地,还多次和国民党以及妇女界代表会谈、合影,“游击之母”就是那时蒋介石“送”给她的称号。

严格意义上来讲,赵洪文国在宣传战线上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在前线上的实际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然而,这位抗日的女英雄,却成为人民的敌人。

赵洪文国的转变,主要是在她的儿子赵侗意外死亡之后。

赵侗部队在1937年末,与河北的国民抗日军合作,形成了一个贯穿南北的游击战阵线。

之后,还接受朱德的邀请,加入了八路军,成为聂荣臻的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的司令员,最多时,手下有抗日武装一万多人。

然而,赵侗的本质却是“地主家的孩子”,从心底对这群农民组成的队伍,并没有太多亲近感。

于是,在1939年时,接受国民政府的任命,成为“晋察冀游击纵队”的少将司令。

没有想到,仅仅几个月之后,赵侗在奉命北上的途中,却遭到了伏击,当场毙命。

赵洪文国得知消息之后,痛哭不已,同时也失去了抗日的主要方向。

偏偏这时,蒋介石一面给赵侗追授中将军衔,另一面开始对赵洪文国进行“包装”。

在满足这位没落贵族虚荣心的同时,也让这位老太太有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用一纸“游击队司令”的任命书,收买了赵洪文国,让这位没有多少文化的老太太,误以为自己是在为“党国”效力。

然而,赵老太太却并不知道,当她拿着蒋介石的亲笔“勉励信”,带着一个师进入四川时,蒋介石却已经坐着飞机跑到了台湾。

虽然赵洪文国进入四川之后,带兵闯进了重庆,而且还自封一个“总统府留守”的称号。

但她在心里明白,老蒋留下的1440多人,根本无法和解放军相抗衡。

但他却死心塌地为已经沉没的蒋家王朝效力。

自己在当地继续“征兵”,凑起了一支4000多人的队伍,美其名曰:“反共救国军”。

当初,蒋介石和阎锡山逃走之前,给她留下了不少的武器弹药、汽车、电台,还有大量的经费。

但是,却并不够她支撑那么多人的开销,于是,她“地主婆”的本性就暴露了出来,开始纵容手下的士兵,对百姓和商贾抢劫。

这时候的赵洪文国,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人人敬仰的抗日“老太太”,而是一面恶毒地攻击共产党,一面对百姓实施罪行的“匪婆婆”。

在彭县附近的百姓记忆中,城镇中经常能够看到的反动标语、反共手册等等,都是拜这个“匪婆婆”所赐。

尽管台湾方面不断给赵洪文国下命令,催促让她“做一些成绩”,但是她却一直都没敢轻举妄动。

一直到成都北部龙潭寺暴动发起之后,她认为,这时候解放军一定没有精力,顾及自己,于是开始了“作死”。

赵洪文国自称“中央大员”,开始给手下的匪徒们“封官许愿”,弄了一群所谓的“司令”“大队长”。

随后,就指挥着这些兵匪,到附近的三河乡,抢劫百姓财物、烧毁百姓民房,还在抢粮食时,杀死了20多名当地百姓和农会干部。

赵洪文国的狂妄行为,让当地老百姓恨得咬牙切齿,所以,当刘邓大军挺近四川之后,部分国民党起义部队都主动请缨。

要求加入围剿赵洪文国的队伍,而“匪婆婆”赵洪文国所谓的“大军”,根本没有胆量和解放军交锋。

流窜到茂县、彭县等地龟缩起来,准备伺机继续逃窜。

面对这样的“匪婆婆”,中央军委决定坚决镇压,分别于1950年1月27日,和2月24日,两次对赵洪文国所部发动围剿。

在消灭的大部分残匪之后,在一户百姓家阁楼中的竹夹壁中,发现了穿着老百姓衣服的赵洪文国。

起初,中央军委对她还是以感化为主,给她好吃好喝开小灶,还专门派了几名女同志和她谈心、给她洗澡。

然而,这些却并不能拯救手上沾了群众鲜血的赵老太。

即便这样,毛主席还是下了批示:要善待赵家的家属,能够轻判的就要轻判,没有大过错的都可以释放。

1950年7月7日,在当地召开的公审大会上,百姓纷纷指出了赵老太犯下的罪行,最终将她判处死刑。

这位曾经闻名海内外的“双枪老太婆”,就这样因为自己的糊涂,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最终,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71岁。

在阅读此文后,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0 阅读:18

回顾近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