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女儿为什么会出现心理问题?父母需要明白的原因

开济说育儿 2024-04-30 06:26:51

三个星期之前,阿钧家长和我联系,他们问我怎样让孩子更认真地学习,在家里骂也骂了,可是一点效果也没有。他们想让我帮孩子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动机。

我问他们,孩子都上高二了,为什么还要骂孩子?

他们回答我:“就是想激励他,让他更用心地学习,把成绩提上去。”

我又问他们,如果不骂会怎样?

“会担心他不把学业放在心上,会不把我们的话放在心上。”他们回答我。

这对家长的话,让我想起另一个女孩儿阿晓。阿晓在一次考试中,物理成绩很差。周末她母亲来校看她时,狠狠地骂了她一顿。她母亲也找到我,请我做她女儿的工作。阿晓母亲愤愤地说:他们夫妻两人起早贪黑,辛苦工作,就是指望女儿能努力学习,不要过他们现在过的日子。我请她不要骂孩子,她说骂她就是激励她,让她学习更用心一点。

这是两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个案,现在想起,依然有很深的感触。家长关心孩子的方式如出一辙。作为父母,关注孩子,希望孩子在学业上有更大的进步,无可厚非。但是,以责骂的方式来激励孩子,不仅会磨灭孩子对学习的热情,还容易影响亲子关系的质量。在沟通过后,家长也感到需要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要体谅孩子的辛苦,多支持和鼓励孩子。

这些家长不能体会到孩子所面临的学业压力,因此会很轻易地给孩子提出对他们来说看似很容易达到的目标。有一个家长就要求孩子每次成绩都要比前一次高一点,孩子考不到,就会被她责骂。孩子自己也觉得很无辜,因为每次卷子的难度并不一样,再加上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考试时的状态等因素,都会导致成绩发生变化。

他对母亲讲,要看相对成绩,不能只看分数。但母亲对他的想法不以为然,依然要求他下一次分数要比上一次更高一点。如果这位母亲能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参照,换位思考,感受到孩子学习的不易,自然就不会武断地责骂孩子,怪孩子偷懒。

父母责骂孩子的话,都不是动听的。这些责骂导致的一个严重的后果是,孩子的自我评价降低。父母对孩子来说,是重要他人。对于内心不够强大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指责很容易被孩子吸收,慢慢地转化为对自己的评价。

因为成绩不好而受到父母责骂的孩子,普遍表现出学习动机不足的情况。因为以责骂为方式的激发实际上是在攻击对方的自尊和尊严。当自尊和尊严都没有的时候,一切努力的动力便没有了。所以,期望通过责骂来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可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也有孩子在被父母责骂后,想通过努力学习不让父母失望。但是,努力是一个过程,不是很快达成的事。

以中学为例,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参加一次考试,过去一个月的辛勤付出,无法在下次考试迅速得到成绩提升的回报。于是,有些家长便很失望,坚决认定孩子没有努力。努力得不到承认,还不如不努力,这是很多经常受到家长责骂的学生的心声。

为成绩责骂孩子,否定孩子,造成的严重的后果是对亲子关系的破坏。父母的责骂,会像利剑一样刺进孩子的心脏,伤害孩子的感情。离家远的本质,便是脱离父母对他们的控制。这些孩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过属于自己的清静日子,才能成为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在交流中,当我把这些被责骂的孩子的共同特征告知家长们时,他们普遍都很惊讶,说没有想过这么多,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承受着这样大的压力。平时,看到孩子不愿意沟通,不爱说话,他们还以为是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现呢,殊不知是自己的责骂伤害了孩子,致使沟通不畅,亲子关系质量下降。

通过对诸多个案的分析比较,我看到了这些家长以责骂这种方式来帮助孩子学习的背后动机,相信指责能够引发孩子主动学习。他们普遍觉得他们的孩子脸皮比较厚,什么都不在乎,只有责骂,才能让孩子重视学业,投入学业。这些家长在工作中,他们见识了人世的冷暖,深切感受到学历的重要。

因此,这些家长都迫切地希望能够扭转当前的困境。于是,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只要孩子用功读书,取得高学历,未来能获得一个环境比较舒适且收入比较稳定的工作,他们便会觉得人生无憾。正是由于内心强烈的不稳定感以及担心自己的遭遇在孩子身上重演,他们格外关注孩子的成绩。一旦孩子的成绩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考上好大学,获得高学历的可能降低,弥补自己的人生遗憾,改变家族命运的希望也变得渺茫起来。

此外,还有另外两个动机。一是指责可以让人把情绪释放出来。有的父母就很直率地承认,他们在外面,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回家借着孩子的成绩,骂孩子一顿,就把气消了。对于他们来说,孩子是一个可以安心释放情绪的对象,因为不需要担心会遭到攻击。二是逃避自己的责任,责骂孩子的家长,会在责骂中强调孩子主观上的努力程度不够,也会强调自己所为之付出的努力。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羞愧感,对父母的歉疚感,从而达成推卸自己责任的目的。

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孩子的成绩,除了与努力程度、智力水平、身心状态、试题难度等因素有关外,更与父母的态度有莫大的关系。为了提升孩子的学习信心,重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尽管按照中国固有的伦理关系,由长辈向晚辈道歉是一件很具有挑战性的事情,然而,出于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考量,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便是道歉。道歉不仅能获得孩子的谅解,还能让孩子有信心和父母建立良好关系。当然,道歉是要建立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自我反思,没有对未来言行的修正,那么道歉只是道歉,不会产生任何实际作用。

受到父母责骂的那些孩子,他们和那些成绩好的孩子一样,对未来有美好的期待,有让自己更好的规划,希望通过努力学业,多问多做来提高成绩,提升自己。作为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相信孩子,支持孩子,做孩子的得力助手。来自父母的信任和鼓励,是孩子努力向上的动力来源。

父母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不断自我成长,形成稳定的情绪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父母家庭和睦、温暖,孩子就不会有后顾之忧,自然更能集中精力和时间学习,如此便能够取得好成绩。

阿彩是一名高二的女生,得了抑郁休学回家了。她对我说,学业压力太大了,考试成绩不好,又经常被父母责骂,情绪特别低落。回家后,父母对她好得不得了,没有骂过她一句,也叫她不要过于关注学业,身体健康就好。“他们以前就这样对我,该多好啊!”阿彩在咨询室里对我说。是啊,以前就这样该多好啊!也幸好,做父母的及时醒悟过来了。

0 阅读:223

开济说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