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芯片减少600亿颗,海外代工厂一片哀嚎,中芯国际逆势崛起

科技铭程 2024-03-22 20:15:20

根据海关最新数据,今年1-11月,中国芯片进口总量为4376亿颗,同比减少600多亿颗,进口总额为3166亿美元,同比减少626亿美元。

这是继2022年减少1291亿颗,进口额减少了970亿元的基础上,再次大幅下调进口额。

芯片进口减少,首当其冲的就是海外芯片厂商。

芯片代工龙头台积电,今年1-11个月,营收为630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1%,但是这个成绩应该是芯片制造企业中最好的了。

三星前三个季度,芯片业务亏损了700多亿人民币,SK海力士也不好过,前三季度亏了204亿,美光亏损414亿。

存储三巨头,亏成了存储三狗熊。

英特尔前三季度亏损近百亿,这还是在AI芯片热卖的前提下,如果没有AI盛宴,英特尔恐怕亏得更多。

高通在遭遇麒麟9000S后,果断采取了措施,裁员1200多人,实施内部重组方案。苹果公司也下调了iPhone 15的出货量目标,并且A17仿生芯片也砍掉了部分订单。

受此影响,台积电总裁魏哲家近日表示,2023年通货膨胀、成本上涨,日子不好过。2024年仍具有不确定性,因为面临着手机芯片的砍单行为。

海外芯片龙头企业都如此了,那些不知名的小企业,估计已经因为中国进口芯片额度的下调,已经一片哀嚎了。

那么国内芯片企业如何呢?能不能逆势崛起,抢占海外企业的市场份额呢?

我们都知道芯片的重要性,是经济发展、航天军工、工业信息乃至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商品。

算力及人工智能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更是离不开芯片,没有芯片就没有工业底座,没有底座何来的高楼大厦啊?

如今,中国进口芯片持续减少,是需求下滑,市场萎缩了吗?其实不然,中国依然是全球芯片需求第一大国,更重要的是国产芯片快速的崛起,国产替代正在加速。

2022年起,国内芯片制造商就开始大规模扩产,筹建新的生产线。

中芯国际作为内地晶圆制造的领头羊,2022年斥资1700亿元,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新建4座晶圆厂,主要制造14nm、28nm等成熟工艺制程的芯片,涉及产能35万片/月,

中芯国际的成熟工艺开发了多个平台,包括电源模拟、高压驱动、微控制器、混合信号、射频、图像传感器等。

这些产能70%以上提供给国内企业,20%提供给海外企业,还有部分产能是共用的。

随着AI、物联网、新能汽车的快速发展,芯片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中芯国际有望长期受益。

除了中芯国际外,国内其他晶圆代工厂也在积极扩产,这一点可以从半导体设备的进口额看出来。

芯片制造环节,最关键的建造晶圆厂,而晶圆厂资本开支中,设备占比高达70%~80%。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设备购买情况观察出代工厂商是否在积极扩产。

2023年1-10月,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总额达到了33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7.4%。这些设备主要来自美国的泛林集团、科磊,荷兰ASML、日本的东京电子。

而相关数据显示,这几家公司在中国的营收大幅提高,占比都超过了40%。这就说明,中国正在大幅进口半导体设备,为扩大芯片产能做准备。

未来,中国芯片制造商将吃掉越来越多的产能。

根据相关数据,今年前11个月,中国就进口了22000亿的芯片,预计全年将接近25000亿。如果中芯国际能够吃下其中的一部分产能,就会“赚麻了”。

但令人尴尬的是,由于美国的打压限制,很多芯片企业找不到代工厂,例如华为海思、壁仞科技。

华为海思是国内芯片设计龙头,能够设计世界领先的3nm SoC,但是失去台积电代工后,这些先进的芯片只能躺在研发室中。

目前,华为能够拿到的最先进的芯片就是麒麟9000S,多家研究机构拆解后,一致认为麒麟9000S等效于7nm。

壁仞科技是AI芯片领域的新秀,但是研发实力强劲,设计的BR100 16位浮点算力达到1000T以上、8位定点算力达到2000T以上,仅考虑算力的话,接近了英伟达H100。

但是,由于美国的打压限制,壁仞科技找不到代工厂商,先进的BR100只能是PPT。

那么中芯国际为什么不为这两家企业代工呢?是没有这个能力吗?

从CEO梁孟松说辞中,我们了解到,早在2020年,中芯国际就具备了28nm、14nm、N+1工艺的制造能力,2021年7nm风险试产,按照时间进度分析,中芯国际完全具备7nm芯片制造的能力,而且良品率不会太低。

但是,中芯国际使用的设备大部分都是进口设备,来自美国、日本、荷兰,而根据美国的芯片规则,中芯国际是不能使用这些设备为某些特定企业来制造芯片的。

这些特定企业就包括华为海思和壁仞科技。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加大国产设备研发力度,积极使用国产设备。

关键是国产光刻机。

光刻机号称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目前被荷兰ASML、日本尼康把控,ASML为绝对的龙头,掌控着100%的EUV光刻机,90%以上的浸润式DUV光刻机。

如果我们能够攻克浸润式DUV光刻机,经过多次曝光后就能够实现7nm工艺。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浸润式DUV光刻机(国产28nm光刻机)关键的四大核心技术已经攻克,即将与大家见面。

1、光源由北京科益虹源打造;

2、双工作台由清华大学和华卓精科共同打造;

3、浸润系统由浙江启尔机电打造;

4、光学镜片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制造。

5、整机系统则由上海微电子负责完成。

技术上完全可行,试验机也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测试、量产、配套,这个环节大概需要1至2年左右。

只要光刻机攻克,芯片制造的九大核心设备(光刻机、蚀刻机、离子注入机、PVD、CVD、机械抛光机、金属蒸发设备、清洗设备、检测设备)就会全部实现。

届时完全自主的纯国产芯片生产线就会诞生,磨合、升级、迭代后,就能实现7nm国产芯片。

这样的生产线,进入中芯国际的厂房后,就可以为不受限制的为全球任何一家芯片厂商代工,包括华为海思、壁仞科技。

届时,中芯国际的产能将会急速的释放,进一步蚕食海外代工厂的市场份额,海外市场恐怕就是不是哀嚎了,恐怕哭都哭不出来。

我是科技铭程,喜欢就点个赞吧!

11 阅读:3374
评论列表
  • 2024-03-25 22:38

    没光刻机那什么来制造,用手捏???

    静心尽力 回复:
    又不用你捏,操那心干嘛?!
  • 2024-03-23 01:28

    才到2024年3月。

  • 2024-03-25 01:56

    如果14纳米能够性能稳定那还可以再撑个3年,14纳米相当于10400f这样的级别,但是也最多只能再顶三年,芯片这东西裹足不前就会科技落后

  • 2024-03-29 10:04

    那么核心东西,才知道研究

  • 2024-03-27 04:19

    肥水不流外人田國內做的好

  • 2024-03-23 11:20

    国内合资不先进的芯片也不要支持。硬币不要建厂。

  • xici 1
    2024-03-22 22:13

    四千多亿颗芯片?人均200多棵?你确定?

    老村长 回复:
    一个电视都有14个,一个机顶盒都有两个,电动自行车都有,热水壶都有,我做散热的,我知道
    用户10xxx25 回复:
    汽车芯片使用的数量很大,哪怕是燃油车,四年前跟今天的换代新车型,芯片使用数量能差好几倍,主要是智能化导致的
  • 2024-03-22 20:26

    华为要是能把台湾的芯片产业干趴,不战而屈人之兵,离收复台湾就不远了。

  • 2024-03-22 21:42

    韩国要三星没啥用,赚的钱也被美抽去了,给我们以后还许帮你们一把

  • 2024-03-23 11:16

    赚不到我的钱,他们亏损严重,马上破产[doge][doge][doge]

  • 2024-03-23 10:10

    356亿也挺多的,给我我都花不完

  • 2024-03-23 01:11

    把三星干垮,韩国还能坚持多久?

  • 2024-03-22 23:35

    三星这么大才356亿利润,格力都有300亿

  • 2024-03-23 09:05

    [点赞][点赞][点赞][玫瑰][玫瑰][玫瑰]这个就是他们自己造成今天的这个局面。

  • 2024-03-23 12:27

    三星大股东早就不是韩国人了

  • 2024-03-23 06:46

    直接让台湾回归,台积电就是可以用了

  • 2024-03-22 21:30

    2028年完全可以自给自足,2030年攻城拔寨

  • 2024-03-23 07:18

    这个要看那些芯片厂的全球出货量是否下降?不是产业转移吗?会不会是卖到其它国家了?

科技铭程

简介:喜欢科技,喜欢聊科技,更喜欢分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