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医学生工资及优缺点曝光。网友:说的在理!

以疑决疑 2024-03-03 01:07:27

首先跟大家说个笑话:

鲁迅先生 弃医从文

郭沫若先生 弃医从文

郁达夫 弃医从文

冰心女士 弃医从文

毕淑敏女士 弃医从文

契科夫 弃医从文

孙中山先生 弃医从革命

切格瓦拉 弃医从革命

罗大佑 弃医从艺

费翔 弃医从艺

王力宏 弃医从艺

达尔文 医学专业未毕业

好了,以上只是笑话。接下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医生的收入和什么人适合学医、特点、优点、缺点以及发展。

收入

大夫平均临床 9.4万元/年

70%的大夫税前临床10万元以下/年

只有14%科室主任、副主任 超过20万元/年

北上广深三级院主任大夫、副主任大夫税前收入25.7万元/年(全国最高,达到中西部地区乡镇及农村卫生院同级别医生近三倍)

上海某家三甲医院 三大优势学科的主任大夫 100万以上级别/年

上海某家三甲医院 绝大多数的主任大夫 30-40万元/年

上海地区医院 各职称级别大夫平均薪酬 35.1万元/年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8%,各职称级别大夫年度薪酬都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安微某三甲 主任大夫 不到8万元/年

(基本工资是2002元,加科室的奖金和绩效,每月收入约5000元-6000元)

北方省会城市某三甲医院 外科主任大夫 底薪6200元/月

北方省会城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任主治大夫  基本工资+绩效工资 5000多元/月

东北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 新入职的大夫只有基本工资 3000元/月

东北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 主任大夫的基本工资 6200元/月

什么人适合学医?

总结:

大夫是适合大部分普通人优质的选择之一。

大夫是一个下限高而上限低的职业,所以成为一个“卓越的大夫”的性价比相较一个“卓越的商人”、一个“卓越的码农”要低太多太多,但是一个“平庸的大夫”得到的却比一个“平庸的商人”“平庸的码农”多得多的多。

学医是一个可以相对不拼背景,稳步步入中产的选择。毕竟网上除了金融、IT哪个专业都觉得自己一点前途/钱途没有。

家庭条件支持的情况下,学医终究是一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选择。

做大夫的条件:

记忆力好(能背书)、动手能力不能太差(尤其是想做外科大夫)、逻辑思维要好、心理素质不能太差(不过可以锻炼)、头脑冷静

想做好大夫的条件:

热爱医学、精力旺盛、勤奋、模仿能力强、心态平和、最好不拜金、人最好能单纯一点、不能太世俗气、有点理想追求、有同情心沟通能力一定要好、比较耐心、思维缜密、会系统考虑问题、最好家里有医疗系统从业人员能指导、有资源。

成绩很好:

清北复交以上,这个级别的学校可以有很多更好的高薪选择,相比金融投咨询甚至清北直接从政,大夫并没有什么优势。

成绩中上:

一本以上,清北复交以下。一本以上是因为基本能保证你有个相当不错的起点。既没啥突出能力,又没有独特眼光,可以学医,别想一夜暴富了。

成绩很差:

医学院校相对的分数也挺高,而且需要花更多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大多水平也都很不错,没有特别差的,两级分化不会很严重,说白了成绩好或坏,收入高或低,都是与付出成正比的。

觉悟高脾气好:

不管患者怎么打,怎么侮辱,怎么投诉,不管患者在门诊在病房怎么着急,都能做到态度好,让人如沐春风。

家庭好:

30岁之前不用花1秒钟时间思考钱的家庭。至少5+3的学大夫涯,还要考虑到规培证不过延迟工作,家底不厚不可以,尤其是毕业以后挣钱少,待遇差,家庭贫困劝退。

急着挣钱的还是老老实实去学计算机吧。简单定义下,你所在的省份省会,能给你付个首付上车就行(一线除外,那个房价已经和你学什么无关了)

身体好:

经常1周2个夜班,不能休班,节假日没有三薪先不说,不仅老的快,内分泌紊乱,吃饭时间没规律对胃也不好,身体不好可不行。

配偶好:

大夫这个工作不管男性女性都没办法顾家,如果配偶不能理解支持,基本上工作很难进行下去。

心态好:

同学们出去旅行,你在加班,同学们幸福的过家庭生活,你在加班,同学们买上了大奔,你还是在加班,同学们送孩子上辅导班,你还是在加班,心态不好可能会崩

不追求生活质量:

对个人生活没有任何追求,生活质量低。

打算在二线及以下城市生活的:

大夫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病源充足的情况下,一二三线城市的收入差距并不大。在北京上海月薪30K,在成都西安月薪25k,哪个过的爽不用多说吧。何况考虑到一线的房价,前期会更加艰难。当然又说回来,除了金融IT大牛,又有哪个专业敢拍着胸脯说毕业30岁前能在一线靠自己买房呢?

特点

特点:

是个大后期专业

学历要求:

临床医学本科考研率百分100。

现在专硕是四证合一,也就是说3年专硕毕业合格可以拿到规培证,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考的都是专硕,但即便这样,临床医学的学制还是太长了, 5年本科+3年专硕,这是标配。目前专博虽然扩招,但是升博士主流还是考学硕。说学硕一万种好,但其实学硕有个致命伤,就是学硕3年以后还要规培3年,即便读了学博,况且后边还有专培这个大坑。

5年医学院本科毕业,几乎等同于还没有学历。必须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3年,博士学位3—5年,再完成临床医师各专业规范化培训1—3年。12~15年后再完成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工作制)的工作,通过各种考核,考试,才能晋升为主治医师(中级职称)

所以我说为什么家庭条件不好的不要学医,因为:时间成本太高。因为在这短则8年,长则十几年的求学路程中你是基本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的(专硕和专博收入还是不错,但是没有归属感,只是临时收入) ,而且学费不菲,所以家庭的经济条件很重要。在这期间,家庭成员出现变故,也是很难承担的。

前期:

在你整个前期,你都要忍辱负重,苟且偷生,能不参团就不参团。看着别人打的风生水起,也要默默的继续刷线刷野。

中期:

从中期开始,每一个大件的更新,对你来说都是质变,都能让你的战斗力指数级上升。

后期:

大夫也是同样,硕士,博士,SCI,基金,主治,副高,正高,职业发展并不是线性而是阶梯式的,每跨过一个门槛。竞争力和收入都是直线增长。当你全部打通关之后,就像6神装一样,无论社会地位还是收入,都是能有丰厚的回报。当然,就像dota一样,你也经常只有三四件装备游戏就结束了,这个就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优点

稳定:

学科的知识体系已经相对完善,职业生涯路线非常清晰,根本不存在中年失业的风险。

至于人工智能,除了病理影像检验有风险,其他的在短期内根本没有替代大部分大夫的能力,就算有这个能力,光伦理审查就能拖上十几年。

社会地位高:

我国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情社会。尤其是现在普遍的中产焦虑大环境下,教育医疗的压力巨大,优质资源紧缺。而谁都会想有几个大夫朋友关键时候帮帮忙。这也导致了在社会交往层面,大夫是非常有优势的。而你认识了各行各业的朋友,很多时候,通过资源互换,能够办成很多用钱搞不定的事。

收入不错:

更准确的说,主治医师开始,你的收入将基本不会低于当地平均收入的1.5—2倍,再往上能到多高就看个人造诣了。大夫一年赚百万也不是啥稀罕事了。

拉个类似的职业来比较下,相比于教师,同级别的大夫,无论是从基层到顶级,大夫收入基本都是完爆教师。当然,教师有三个月假,比不了。

强调一下,大夫说的都是到手收入,折算到税前的话,拿北京来说,税前20k大概税后14—15k吧。

简单说,现在大家基本都是30的人了,在华五级别学校里面,平均收入算是中等偏上,后期应该会更高。不要光盯着金融IT,还有那么多低收入不好找工作的专业呢。

缺点

比较辛苦:

夜班并不是那么好熬的,普遍工作时间也长。但是至于说什么没日没夜的,那只有基本不超过百分之5的科室会这样。绝大多数还是平时可以准点或者六七点下班,周末查个房就可以撤的。

还有觉得很辛苦的:基本医疗工作尤其是初级职称的医师非常辛苦,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加点,没有节假日,没有大周末,春节不能回家陪父母和家人团聚,因为各个专业的医师全年24小时处理急诊病人,或在病房查房值班。

医患关系复杂:

医闹这两年治理之下相对于前几年也好了不少了。但是总体来说,大家的意识都提高了,网络也普及了,会有人会质疑你的方案和水平。因此,沟通非常重要。但是总体来说,百分之95的情况,患者还是很尊重并信任大夫的。

因为服务对象是人,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生命不可以重来,临床诊疗容错率为零,但医师是人不是神,医学科学虽然发展很快,有时候医师竭尽全力,仍然无法治愈,效果不及预期,家属不理解,可能发生冲突

前期难熬:

前期还是非常长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到30岁才出山,5年本科+3年硕士毕业,四证合一直接工作的是当前绝大多数情况。但是作为后期,我们都知道,刷钱时间越长,核心装备出的越多,中后期团战把握越大。大夫也是同样的,你要是能耐得住寂寞,硕士+博士+国外博后,这一套下来再工作,那你后期的潜力就会非常巨大。

一直学习:

靠技术吃饭的工作,在任何潮流下,都能稳定创造价值。

说到“肯学习”,那可不是觉悟高爱搞学习,而是职业逼着你不断更新知识终身学习——我见过很多40多岁的资深大夫仍然要去上级医院进修承担繁重的一线工作,因为你不学习不进步,你在这个岗位上就待不了,会出事会被淘汰掉(指口碑崩塌/丧失上升途径,开刀不行、出事情的大夫很快就“声名在外”)。

这个职业,终sheng生都会面临挑战,毕竟生死攸关生命相托,容不得一点点闪失。医学发展日新月异,除了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完成繁重的日常临床工作,医师终身都要进行医学继续教育,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交流,总结分析临床病例资料,发表高质量论文,否则无法了解本专业最新诊疗进展,也无法晋升。

不“安逸”:

追求性价比追求生活质量的人,一旦入了坑,做的越久越会怀疑人生,会觉得“我这么苦这么累付出了这么多,做点什么不好要学医??”

它注定需要一点自我牺牲精神,需要善于安慰自己的“驽钝感”(所以不太适合思维纤细善于顾影自怜的艺术家体质,以及账算的很清楚的小布尔乔亚)

医学的沉没成本相当高,大多数人只能被现实逼着一路走到底。

部分人不完全认同大后期说法的:

部分人并不完全赞同“大后期职业”的说法:仿佛大夫40岁后就出关无敌了一无非就是不太容易被开除,主任教授的位置就那么多,40岁的主治还是主治啊,还是倒着夜班熬着;大夫的“中年危机”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是散发在每个毛孔里的疲惫。

发展

市级医院:

专硕毕业基本在市级医院就业可以了。

省级医院:

博士+专培证(部分医院需要,专培是专科培训,一般需要2—4年,目前全国没有实行,上海以及部分地区实行)

国家级医院:

名校+名博导学生+国外科研经历+以上所有条件。

中产之路:

国内的大夫队伍相比国外而言,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方差大。好的特别好,能赶上美国顶尖级医院大夫,差的也有。大多数人是处于中间的位置,大概也就是区县级、地市级、省会城市医院的样子。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来说,平时的工作是很繁复的。基本以临床工作为主,少有时间和能力去从事科研。对于这部分大夫而言,走的是一条妥妥的城市中产道路。如果你没有太大的野心和能力,家里没有业内的相关背景,大多数人基本在这个地方就到头了。一般而言,职业发展道路是重点医学院校本科——硕士—博士(某些略微差一点的医院甚至不要求)一规培。结束之后升主治,派出进修,升副高—正高社会地位还是不错的,收入也还行。开始挣钱大约三十来岁,早期收入比较微薄,需要家里支持。慢慢到了后期,等到能够自己独挡一面之后,中等偏上的收入水平还是有的。一条其实还蛮不错的大后期的道路。这也就是大家所说不靠关系,只拼技术和知识的一穷二白的孩子们的中产之路。

高端进阶版(国外):

下面是学医的高端进阶版。主要分两条,一条国外,一条国内。国外的基本就是本科毕业考USMLE,然后match海外的医院,实现在国外当大夫的梦想。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痛苦和艰辛,以及巨额的花费。出来基本是国外的中产阶级。仍以临床医疗工作为主,不过不像国内的同行那样需要发文章晋升。至于纳入名校tenure track的 physician scientista,在一代中我还没见过。这个群体目前看来基本只能在国内实现。

高端进阶版(国内):

留在国内走 tenure track的 physicianscientist,道路基本是国内top医学院长学制以及少量临床博。——规培——海外名校博后——回国的模式。这种模式出来的大夫基本上是走医疗科研。两条线的,一般会在国内某个领域排名极为靠前的大型医院里。这个就特别不好进了,我们所观测到的现象就是这里富集了二代甚至三代的存在。心无旁骛地刷简历、发文章。这种大夫的后期发展是美如画的。但限制条件也很明显:首先你得能够进入到这种顶尖级的医院,被当作科里甚至院里的储备人才来培养。

目前随着坑越占越满,基本是越来越难。未来目测要么人特别优秀,要么家里特别有背景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然后你家愿意也有能力给你支持,目测得到三十多。试想同龄人都工作多年,年收入几十万的样子,你收入低得甚至在倒贴钱,而且做繁复无比并且不知道能否有结果的科研工作。就算你自己熬得下来,家里人是否心甘情愿地陪你熬也是个大问题。熬完之后这个晋升的途径就是顶尖医院/知名大学医学院的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

推荐专业:

临床、口腔、影像、麻醉、生殖这几个能做大夫的专业。

中医除非家里有关系不然别碰,其他大医药类专业,一般都不要碰。都是天坑,有的是更好的选择。

民营医院:

读口腔专业,风险低,市场缺口大。只要是本科毕业,民营医院基本都能进。熬过第1年艰苦生活,拿到执医证,月入5K算是低的,过个几年业务熟练了,月薪破万。富庶地区,像样点的民营医院,主治一年20万一点不难。这时候你也就30来岁。

以上就是医生的收入水平和什么人适合学医、特点、优点、缺点及发展的分享,内容来自互联网。

还有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链接进行观看。感谢!

13 阅读:4426
评论列表
  • 2024-05-14 15:31

    不要听他们乱说学医还是有好处的,不但收入高,社会地位也高,并且越老越吃香,身边都是漂亮护士姐姐和医生帅哥,幸福到起飞,他们只是怕你们来抢他们的饭碗,不要听他们的。

  • 2024-04-07 12:20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 2024-04-23 10:26

    村医乡镇个体诊所,卫生院医生大都是专科或本科医学生,年收入几十万,有个别可达五十以上,农村老年人还有孩子多,需要医生尤其是个体诊所,比医院便宜还方便。

  • 2024-04-20 13:11

    讲的低调实在[点赞]

  • 2024-03-03 02:49

    大夫工资不高,煤体报道安微一家医院一个病人住ICU三个月查出虚开药费20多万,其中有一种针120天,开了139天,多开19天,还有查出医院设备回扣都是几干万几干万地拿,这些钱都落入谁的口袋,大夫拿不到高工资,叫苦连天,国家应从根源抓起

    小牙 回复:
    icu是救命的,你拿来当病房了啊??虚开50多万,你骗谁???
    小牙 回复:
    所有医院平均住院费是有规定的!超一点,医生就没工资了!!还多20多万,怎么,以后一个月icu不打算收病号了??
  • 2024-03-03 17:31

    村医不不止20万一年啦

    小牙 回复:
    说少了,20亿工资,
  • 2024-03-03 19:10

    以前没这么多仪器,中医又难[抠鼻]

  • 2024-03-16 18:21

    居然总结的如此OK[点赞][点赞][点赞],让大家看看医生是怎么养成的

以疑决疑

简介:让您更加的了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