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60岁,最聪明的活法就是:“三不争,三不问”,减少精神内耗

雅绿说情感 2024-05-17 03:15:42

引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六十岁,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重大意义的年龄。

因为在古代中国,人们用的是干支纪时法,而天干、地支配合一周刚好是60年。所以我们普遍视60年为一个轮回,也称作为“一个甲子”。

这也是为什么古人把60岁,称为“花甲之年”的原由。

过了60岁,我们有必要好好规划自己的生活,选择什么样的活法,决定我们晚年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过了60岁,最聪明的活法就是:“三不争,三不问”,减少精神内耗

01、守住“能力圈”,不争过多的财富。

过了60岁后,不管你有多少存款,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守住自己的能力圈,不要去争过多的财富。

古人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其实我们活到这个岁数也要明白,人这辈子赚多少钱,其实早有定数。

而且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能赚到钱,你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很富有了,到了这个岁数,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守住自己的老本。

太贪财,整天想着一夜暴富,就会去想着赚快钱,比如学人家去炒股,很容易会出问题。

所以,最稳妥的做法,就是明白自己的能力圈,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贪财,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适当的的享受生活。

02、跟任何人相处,不争口舌。

人过了60岁之后,我们尽量要保证自己每天的心情都能够愉快,不要去跟人争吵,不争口舌之快。

跟自己的老伴、家人相处,平时我们尽量多一些包容一些,很多家庭琐碎的小事情,能让就让,不要去争太多,免得伤了家庭的和气。

农村有句老话,叫作——“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

人要像蚂蚁一样勤劳,千万不要像麻雀一样,整天碎碎念,抱怨这抱怨那,会让自己陷入到负面情绪当中。

平时尽量多倾听,少说话,说多错多。不去做无谓的争论,不去解释太多,懂你的人自然会懂,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舒畅的心情。

03、跟亲戚、兄弟姐妹,不争高低。

很多人为什么会活的很累,就是喜欢跟人攀比,看到周围的亲戚、兄弟姐妹过的比自己好很多,心态就会失衡,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其实内心喜欢跟人攀比的人,本质上就是对自己的不自信,虚荣心太强,太过于注重一些表面的东西。

因为你最终会发现一个生活的真相,别人生活过得再好,也不会跟你也没有任何关系;你生活过得再富裕,也跟别人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你去攀比,就是自寻苦恼,属于给自己找不愉快,这又是何苦呢?所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要整天去关注别人,减少无谓的精神内耗。

“三不问”,哪三种事情最好不过问01、别人的私事,不问

退休之后,平时我们在跟别人聊天唠嗑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去打听别人的私事,好奇心不要太重,有些事情知道得多了,并不是什么好事。

古代有句谚语——“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不要多管闲事,祸从口出,自己家里的事情,我们也不要跟外人说。人与人之间交往,还是要保持一定的界限,不要什么话都说,也不要什么事情都问。

02、亲戚子女的收入,不问

逢年过节亲友聚会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在饭桌上聊自己子女的工作和收入,有些人的子女发展的好,大企业工作,高收入,或者有一份公务员、事业编的工作,父母就会很骄傲。

当然,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发展的好,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这样自己也比较有面子,这种心情可以理解。

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并不是所有人的子女都能够发展的很好,有些亲戚的子女可能工作都没有,在家啃老。

所以在参加亲友聚会的时候,我们尽量不要去问亲戚他们子女的收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03、帮助他人,不问回报。

每个人一生当中,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有人向你求助,你又有能力帮助他,那么就不要想着能有什么回报。

比如亲戚来跟你借钱,你觉得对方的情况确实应该伸出援手,你又有能力帮助对方,那么借出去的钱,你也不要想着对方能够还给你,不然你心里也会很难受。

量力而为,能帮就帮。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忙,就只能婉拒。帮了忙,就不问回报,这才是有格局的做法。

End
0 阅读:59

雅绿说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