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农:如今猪肉不如80年代香了,原因找到了:猪换了!

风云圈科学 2024-03-21 22:00:10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

这是流传很广的一句童谣。在以前物质不丰富的时候,到了春节前,都是各家各户杀猪的日子。当然,有肉吃的日子,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对农民来说,那时候猪也不算是一种商品,更像是忙了一年的一种物质奖励和生活激励,让过年感觉更有盼头了。

现在过年,也有很多人吃着盘里的肉,会说现在的肉不香了。很多人都把“肉不香”归结为日子变好了,说吃肉就吃肉的日子天天有,不像以前那么翘首以盼了,所以吃的多了,自然“不香”。其实,这样说的农民有很多,尤其是上了岁数的,他们说的也很有道理。因为现在杀猪的生猪和以前80年代时候杀的猪,不是一种猪了,猪被换了!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渐渐引进了欧美一些国家的猪种,这就包括现在非常出名的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这些猪吃饲料少,长得还快,并且瘦肉率要比原来养的国产土猪高不少,尤其是150天就能出栏,而国产土猪则至少需要1年时间,时间缩短超过一半。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饲料,1头土猪用的时间和饲料能养活两头洋猪,于是,国产土猪渐渐从村子里消失不见了。

同时,人们也有了一种印象,那就是我国的种猪似乎都是进口的,感觉地方猪都快灭绝了。这种印象其实一点都不夸张。原本占全球猪种资源34%的我国,如今现存的地方猪种还有88种。像是制作金华火腿用的金华猪,做回锅肉用的成华猪,都是这83种地方猪种之一。

不过,随着洋猪的养殖和长的快,吃得少,瘦肉多的特点,像是金华猪、成华猪等都由原来的餐桌美食,变得濒临灭绝。甚至像是项城猪等地方品种,已经完全灭绝。83种地方猪种中,只有13种还算正常,其他都或多或少处于危险境地,例如八眉猪仅存400多头。

可八眉猪还不是最惨的。因为临高猪仅存4头,罗代黑猪仅存8头,合川黑猪仅存9头,莆田黑猪仅存公猪23头。另外深县猪、寺门前猪、黑岔黑猪、内江猪、马身猪等,因为公猪存量太少,几乎已经濒临灭绝。其中,寺门前猪的公猪仅剩1头在世。

以前的美味佳肴,才不足30年,咋就一转眼成了濒危的珍惜动物呢?

主要还是市场化程度低。目前我国现有的83种地方猪种中,虽然品质好,味道佳,可是却在出肉率、成长毒素、生长速度上被养猪“狂虐”。长得慢、瘦肉率低,吃的饲料还多,这让地方猪种很难适应现代生活方式,久而久之,种群规模不断萎缩也在所难免了。

不过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味的要求也高了。一些地方猪种在国家支持下,建设和培育了更新的品种,像是在2年前,成都繁育出一种改良版的成华猪,新的成华猪出栏时间比起原成华猪来说,缩短了4个月时间,这就让新成华猪在商品化阶段有了品质和上市速度的优势。并且新成华猪还保存下来了原成华猪“雪花猪肉”的纹理和质感,深受人们的喜欢。在广东,土猪的市场占有率也开始了反弹,从原本的不足1%,渐渐反弹到了如今的10%。

如今,国家更是提出了《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专门提出了生猪遗传改良计划,计划在15年内,通过大规模的联合育种,掌握关键种源,培育出更多风味独特,肉质鲜美,并兼顾生长速度的特色土猪品种,开启了畜禽种业翻身仗。

您有多长时间没吃过土猪了?如果有土猪上市,您会继续购买吗?欢迎文末留言,一起参与讨论。

1 阅读: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