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为啥中国不急着和谈?说白了,如今的贸易战,不是美国想跟中国拉开距离,而是中

烟雨评社 2025-09-12 11:35:47

贸易战为啥中国不急着和谈?说白了,如今的贸易战,不是美国想跟中国拉开距离,而是中国主动选择跟美国疏远。原因很简单:美国政府财政吃紧,普通人的消费力也明显缩水,只有少数富豪兜里鼓着,可他们能买多少中国货? 其实美国消费者的钱包,早就被通胀和债务掏空了,美联储 2024 年调查显示,超过 62% 的美国人储蓄不足 1000 美元,这个数字比疫情最严重时还要夸张,信用卡违约率更是飙升至 14 年新高,前 9 个月美国信用卡借贷方核销的坏账高达 460 亿美元,相当于每天烧掉 4.2 亿美元。 美国政府财政状况糟糕透顶。就拿国债来说,截至 2025 年,美国国债规模已经突破 37 万亿美元大关,财政赤字高得吓人。为了缓解财政压力,美国之前搞过一轮又一轮加税,可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国内企业和民众负担更重。 政府缺钱,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就大打折扣,这又进一步影响了经济活力。特朗普上台后,关税政策再度加码,对全球 185 个国家的商品征收新一轮关税,范围和力度都刷新了历史纪录。 但这些关税收入,根本填不满财政这个大窟窿,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国会听证会上也坦言,如今的财政状况让政府捉襟见肘。 普通美国人的消费力也不行了。前几年,美国政府为应对疫情,给民众发钱补贴,刺激了一波消费,可这只是短暂的 “虚假繁荣”。补贴政策一结束,再加上持续的高通胀、不断加息以及金融市场动荡,民众的经济预期一落千丈,消费意愿和能力大打折扣。 美国批发商和零售商也因此陷入严重的库存危机,很多商品卖不出去,只能降价促销,可即便如此,消费者还是捂紧钱包。海关数据显示,今年 3 月份中国对美出口下降 17%,这背后就是美国需求大幅衰退在作祟。 再看今年第一季度,美国集装箱进口同比下降近 23%,就连主要为美国代工的越南,在第一季度与美国双边贸易额也同比下降 19%。这些数据都表明,美国市场对进口商品的吸纳能力大不如前,中国对美出口下降,主要就是美国需求不景气造成的。 反观中国这边,早就不是过去那个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国家了。近年来,中国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一带一路” 倡议让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愈发密切。像东盟,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2025 年前七个月,中国对东盟市场出口同比增长 18.7%。中国企业还加速 “去美元化”,推进与东南亚、拉美、非洲的本币结算合作,印尼与中国签署的镍矿 - 光伏设备互换协议、巴西与中国实现的本币直接结算,都是很好的例子。 而且,中国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内循环转得越来越顺畅。就算美国市场有所萎缩,中国经济也能依靠国内市场和其他海外市场保持稳定发展。 从产业角度看,中国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在高端制造、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国际份额持续扩大,全球供应链正加速向中国及其合作伙伴倾斜。中国在 5G、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的技术和产能优势明显,很多国家都主动寻求与中国在这些领域合作。 美国想通过贸易战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可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反倒促使中国加快自主研发和产业升级步伐,减少对美国技术和市场的依赖。 美国国内反对贸易战的声音也越来越大。美国企业因为关税成本大幅上升,利润空间被压缩,不少企业不得不减产甚至裁员。美国零售联合会的年度调查显示,2025 年美国普通家庭平均每年为关税多支出约 1100 美元,企业成本上升又导致消费物价上涨,老百姓怨声载道。 美国铁锈带州的诉讼就是个典型例子,2025 年 3 月,密歇根、宾夕法尼亚、威斯康星等 12 个州联合起诉特朗普政府,控诉关税政策直接导致本地制造业利润大幅缩水、就业下降、税收锐减。 美国汽车业协会报告也指出,关税导致福特、通用等企业零部件成本上涨,每辆车平均增加 670 美元,企业利润率自 2024 年以来下滑 4 个百分点。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自然不急着和美国和谈。美国若不改变贸易政策,不解决自身财政和消费问题,和谈也很难达成对中国有利的结果。中国如今有底气、有实力,坚持自身发展节奏,通过拓展新市场、推动产业升级等方式,降低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待更合适的谈判时机。 美国国内撕裂,债务高企,老百姓日子不好过;中国稳扎稳打,推进改革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合作。人民币国际化、全球供应链布局、科技自主可控,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撼动的。

0 阅读:4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