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东北抗联成员黄有被俘。日军正搜捕抗联主力,黄有突然开口:“我知道抗联

靖江的过去 2025-09-16 12:39:01

1937年,东北抗联成员黄有被俘。日军正搜捕抗联主力,黄有突然开口:“我知道抗联在哪,我带你们去。” 没人知道,这不是投降,是他为救村民、拖垮敌人设下的计。 1937 年腊月,三百多日军围住靠山屯。两个日本兵把黄有按在雪地里,他嘴里的血沫刚喷出来就冻成冰碴。日军少佐佐藤用指挥刀挑开孩子棉袄,孩子冻紫的胳膊露在外面,逼问黄有抗联下落:“不说,全村人都死!” 黄有看着曾给过他热汤的张大妈,挣扎着喊:“太君,我说!抗联主力在前面黑瞎子沟,我带你们去!” 没人能想到,这个狼狈的人,曾是黑龙江有名的大地主。他家良田从松花江畔连到小兴安岭,佃户上百户,秋收时粮仓满、银元多。但黄有常开仓济民,松花江发大水那年,他不顾妻子反对放粮:“钱没了能赚,人没了家就没了。” “九一八事变” 时,黄有正给儿子做木马。听到 “东北沦陷” 的消息,他凿子凿偏,当晚就召集佃户:“再不反抗,咱们都成亡国奴!” 他变卖田地商铺买物资,管家劝他,他拍桌:“国没了,家还有啥用?” 几天后,黄有带二十多个佃户、满车物资找到游击队。队长见他穿绸缎棉袍,有些怀疑。黄有脱袍露短打:“打鬼子我不含糊!” 他分步枪、卸粮食,战士们眼睛都亮了 —— 他们早没吃饱过。 在抗联,黄有虽不擅长行军打仗,却总能救急。部队断粮,他找出藏粮;日军围剿,他带队伍突围。直到一次战斗,他抱机枪冲在最前,大家才真正佩服他。 1937 年冬天,日军 “篦梳式” 围剿,抗联分散转移。黄有留下埋地雷,任务完成后在靠山屯休整,却被叛徒带日军包围。冰冷的枪口顶在他胸口,他被押到佐藤面前。 黄有本做好牺牲准备,可看到佐藤用村民要挟,他装出害怕的样子:“太君,我带路!抗联有粮仓和军火库。” 佐藤质疑,他急忙说:“我有家有孩子,想活着回去。” 天刚亮,日军就推着黄有往深山走。黄有故意选最难走的路,指着结满冰棱的断崖:“抗联密营在上面,他们觉得这里险,日本人不会来。” 日军只能架着他走,很多士兵的棉鞋在冰上打滑,冻僵的手指根本扣不动扳机。 走了一整天,他们到了一片密林。黄有指着几间破木屋:“这是抗联的临时粮仓,他们肯定刚转移。” 日军士兵兴奋地冲过去,踢开木门,里面却只有几个空麻袋和一堆柴火。 “八嘎!” 佐藤把指挥刀架在黄有脖子上,刀锋冰凉。黄有却很镇定,指着灶台里的灰烬:“太君看,灶台还是热的,灰烬里还有火星,他们没走远。” 他接着说:“我还知道另一个密营,那里有更重要的军火。” 黄有看出来,日军已经累得不行,但又舍不得立功的机会。 果然,佐藤犹豫了一会儿,收起刀:“再耍花样,死!” 黄有心里清楚,再拖一天,这支部队就会被饿和冷拖垮。 天黑后,日军在雪地里燃篝火取暖。黄有趁哨兵打瞌睡,悄悄解开被绑的手腕 —— 这是他跟老战士学的脱身技巧。 他在雪地里匍匐前进,每动一步,脚都像踩在刀尖上。钻进密林后,他才发现棉裤和冻烂的皮肉粘在了一起。 为了不被追上,他一口气跑了十几里,最后实在撑不住,在一棵大树下昏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黄有被冻醒,嘴里干得发裂。他掏出怀里的火柴,大部分都受潮了。 好不容易点燃几根枯枝,火苗太弱,根本挡不住风。他的手脚慢慢没了知觉,意识模糊中,好像看到妻子在院子里晒粮食,儿子举着他做的木马跑过来。 “等打跑鬼子…… 爹就回家……” 他喃喃说着,又昏了过去。 幸运的是,外出侦察的抗联战士发现了雪地里的篝火余烬。他们把黄有抬回密营时,他的四肢已经冻得像石头。 昏迷两天后,黄有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是:“小鬼子困在三道沟了,快带人去收拾他们!” 营地领导赶紧过来:“黄有,你说清楚,怎么回事?” 黄有挣扎着坐起来,忍着疼:“三百多鬼子,在山里转了好几天,粮食肯定吃完了,好多人冻伤了,现在是收拾他们的好机会!” 营地领导立刻组织五十多名战士,带着黄有画的简易地图出发。 正如黄有所料,那支日军在山里迷了路。带的干粮早吃完了,不少士兵冻僵在雪地里,剩下的也没了战斗力。 抗联战士没费多少力气就结束了战斗,歼灭二百多日军,缴获很多武器弹药。 可胜利的消息传回密营时,黄有却发起了高烧,冻烂的手脚开始溃烂流脓。 密营缺医少药,医生用烧红的刺刀消毒,他咬着木棍没吭一声。部队转移时,留下两名战士和仅有的粮食照顾他。 粮食很快吃完,战士下山找食物,再也没回来 —— 他们被日军巡逻队杀害。黄有独自在密营耗尽生命。春天,战友找到他时,他冻僵在雪地里,手里还攥着给儿子做木马的木头。 黄有牺牲时才三十九岁。他本可享富贵,却选了最苦的抗日路,用财富、智慧和生命守大义。 东北抗联里,像黄有这样的志士还有很多。他们不分阶级贫富,为守家园战斗到最后,用故事证明中华民族的不屈,激励后人前行。

0 阅读:78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