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8名被脱光衣服的亚美尼亚少女,被钉在十字架暴晒的照片,看了让人痛心! 说到那张让人痛心的照片,它其实不是真实拍摄的现场,而是1918年美国电影《灵魂拍卖》的剧照。那部电影基于幸存者奥罗拉马德干的回忆,她亲身经历过那些暴行。电影在加州片场拍的,那些“受害者”是演员,十字架场景是为了再现目击证词里的恐怖。但真实历史中,类似暴行确实存在,妇女被固定在木桩上慢慢死去,或者用其他方式折磨。历史学家确认,电影虽然用戏剧手法,但基于真实故事,不是胡编。 土耳其政府到现在还说那些死亡是战争中的意外,不是有组织灭绝,这导致和亚美尼亚关系一直紧张。每年4月24日,亚美尼亚人全球纪念,拜登总统2021年正式承认是种族灭绝。联合国和欧盟也认可,但土耳其坚持自己的说法。研究显示,妇女在灭绝中占比高,因为男子先被杀,剩下她们承受长期折磨。儿童被吸收进土耳其家庭,失去身份,这叫文化灭绝。韦格纳照片集里有妇女裸体尸体沿路散布的记录,显示脱衣是常见侮辱方式。奥斯曼军队有时把受害者剥光后赶进河里,或者在沙漠暴晒致死。外交报告提到,在德尔佐尔沙漠,集中营里妇女被成批处决。 幸存者人数少,大多流亡到叙利亚、黎巴嫩或者美国。亚美尼亚侨民社区现在还保持传统,教育后代记住历史。土耳其学者像塔内尔阿克卡姆,冒风险研究这些,证明是系统计划。奥斯曼档案虽被清理,但剩下证据显示命令来自中央。德国作为盟友,当时默许这些,因为需要土耳其参战。战后纽伦堡审判借鉴了亚美尼亚案例,定义种族灭绝罪。拉斐尔莱姆金发明“genocide”一词,就是受亚美尼亚事件启发。照片的流传,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尽管它是电影道具,但激发了公众关注。社交媒体上,这张图常被分享,提醒大家战争中的人性丧失。 亚美尼亚博物馆保存了大量证词和照片,教育作用大。土耳其否认派说,亚美尼亚人也杀了穆斯林,但规模不对等。历史共识是,亚美尼亚一方是受害者。事件影响深远,导致亚美尼亚人口锐减,国家独立后还面临创伤。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也和历史恩怨相关。国际法上,这推动了1948年灭绝种族公约。研究者用幸存者口述和外交文件,重建过程。妇女的遭遇特别突出,因为涉及性别暴力,联合国报告称是战争犯罪。儿童被迫分离家庭,很多人终身寻亲。奥斯曼经济从中获利,亚美尼亚财产价值巨大。凯末尔时代,否认成为国策,学校不教这段。 近年来,土耳其有些人开始反思,像赫兰特丁克报社主编,被杀前呼吁承认。欧盟要求土耳其面对历史,作为入盟条件。亚美尼亚经济落后,也和历史损失有关。全球亚美尼亚人约1000万,大多在国外。纪念活动包括游行和讲座,强调和平。照片虽非真实,但象征了那段黑暗。历史教育重要,避免重蹈覆辙。霍洛科斯特纪念馆也包括亚美尼亚部分,连接不同灭绝事件。研究显示,1915年暴行从凡城起义开始,土耳其用这当借口扩大行动。亚美尼亚抵抗有限,大多手无寸铁。士兵参与抢掠,个人致富。国际援助像近东救济委员会,救了些孤儿。 韦格纳被捕前拍了上百照片,现在是珍贵资料。电影《灵魂拍卖》虽无声,但影响大,募捐救亚美尼亚人。马德干后来在美国生活,讲述经历。土耳其档案开放有限,研究难。学者用奥斯曼法庭记录,证明罪行。事件结束于1923年,洛桑条约忽略亚美尼亚。苏联吞并亚美尼亚,压抑记忆。独立后,纪念馆建起。照片在网上传播,有时被误传,但澄清后更有教育意义。历史不是黑白,但事实清楚:奥斯曼政府负主要责。妇女儿童是最弱势受害者。全球承认国家越来越多,土耳其孤立。事件提醒,民族主义极端危险。研究继续,挖掘更多证据。亚美尼亚文化幸存,文学音乐记录历史。照片象征痛苦,但也激发正义呼声。
1915年,8名被脱光衣服的亚美尼亚少女,被钉在十字架暴晒的照片,看了让人痛心!
诸葛利剑
2025-09-16 16:24: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