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8月2日报道,贵州女儿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的博士,父亲却在翻箱倒柜地

文史充点站 2025-09-17 09:54:04

“父爱如山!”8月2日报道,贵州女儿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的博士,父亲却在翻箱倒柜地找宝贝!只见一摞奖状用大红布裹得整整齐齐,父亲说他把女儿每一次的成绩都好好珍藏了起来,这一藏就是二十年!这个从小逼女儿"作业草稿改三遍"的严父,竟然在这一刻红了眼眶。 在贵州龙里县湾滩河镇摆勺寨,罗晓辉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专业博士,这个消息让40多位村民自发凑钱,定制了一块红底金字的“金榜题名”牌匾,敲锣打鼓送到她家门口。 这块牌匾花了村民们几百元钱,比起以前动辄上万的升学宴席,算是相当节俭了,罗晓辉一家也没有按传统办酒席,而是选择了这种更有纪念意义的庆祝方式。 罗晓辉的求学路并不容易,父亲罗华义在家务农,还要照顾老人,母亲在镇上餐馆打工贴补家用。一家人省吃俭用供她读到博士,父亲把她从小到大的奖状都小心保存着。 村里人说以前谁家孩子考上大学,都要大摆宴席,亲戚朋友随礼金,热闹是热闹,但也给大家增加了不少经济负担,有些家庭为了面子硬撑,借钱也要办得体面。 近几年,摆勺寨的风气在慢慢改变,村民们开始意识到,孩子的成就才是最值得骄傲的事,而不是宴席办得有多豪华,用一块牌匾代替酒席,既表达了祝贺,又不给大家添负担。 这块“金榜题名”的牌匾现在就挂在罗晓辉家门口,红底金字特别显眼,邻居路过时都会看一眼,孩子们也经常围着看,问这问那。 村里的年轻父母们说,这比什么都有教育意义,孩子们看到了,知道读书有用,知识能改变命运,这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罗晓辉说她选择民俗学专业也是希望能研究家乡的文化,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有很多传统值得传承和记录,她想用专业知识为家乡做点贡献。 现在村里确实比以前安静了,各种名目的酒席明显减少,大家把钱花在孩子教育上,花在发展生产上,日子过得更踏实了。 这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村民们慢慢形成的共识,特别是看到像罗晓辉这样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例子,大家更相信教育的力量。 牌匾虽小,意义却不小,它不仅是对一个孩子努力的认可,也代表了一个村庄观念的转变,从铺张浪费到理性庆祝,从面子工程到实用主义,这种改变值得点赞。 看到贵州老爸用红布珍藏女儿二十年奖状的故事,真的被感动到了! 网友们也纷纷点赞留言,说得特别实在。 不少网友说:“看见那块红布包,我这心里头直发酸。当爹的不会说漂亮话,就把孩子的光荣都仔细收着。” 这话一下子戳中了好多人的心窝子。大家都觉得,父爱就是这样,不常挂在嘴边,却默默做了很多。 更多人给罗晓辉竖大拇指:“山窝窝里飞出金凤凰,姑娘给咱农村娃争光了!” 这话里满是自豪,大家佩服这姑娘的拼劲,也羡慕罗老爸培养了这么争气的孩子。 有网友看得更远,夸赞道:“终于知道为什么会是博士研究生了,因为你有一个优秀的父母的关爱,这是你成功路上的动力,值得学习。”  大家都觉得,罗晓辉的成功,离不开父亲从小那份严格的教导,那份“作业草稿改三遍”的坚持,虽然小时候让闺女没少掉眼泪,却让她学会了“做事要经得起推敲”的本事。如今拿到博士录取通知书,一切都值得了。 也有人夸赞女孩爸爸:“这位爸爸肯定是因为家庭或者其他外在因素没上到大学,但他是非常上进、正能量的好父亲。” 网友们觉得虽然罗老爸自己是地道的庄稼汉,但他对教育的重视和那份远见,真的了不起。 总之评论区里都是对女孩深深地祝福,也为这份沉甸甸的父爱感动。大家怎么看这种“红布包奖状”的父爱呢?你觉得父母的鼓励和珍藏,对孩子成长有多重要?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历! 信源:小莉帮忙

0 阅读:31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