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高校都官宣取消绩点制了!以前学生为了那点绩点卷到凌晨,现在这“硬通货”居然要

花辞簪 2025-09-18 08:39:13

好多高校都官宣取消绩点制了!以前学生为了那点绩点卷到凌晨,现在这“硬通货”居然要凉了,是不是挺意外的? 之前上大学,绩点那可是学生的“命根子”。想保研?得看绩点;评奖学金?还得看绩点;就连找工作,HR都得拿绩点当参考,没个高绩点,连面试机会都少得可怜。 为了小数点后面那两位数字,学生们真没少折腾。专挑给分松的“水课”选,那些难但真能学东西的课,反倒没人敢选,就怕拉低自己的绩点,多不值当啊。 还有不少人,平时上课不认真听,就等考前熬几个通宵,刷题背重点。分数是上去了,可学的那些东西,考完没两天就忘干净了,根本没真正装进脑子里,这不白学了嘛。 现在北大、人大、复旦这些有名的学校都带头行动了,要么直接取消绩点,要么把绩点排名弱化,说白了就是不想让学生再被那串数字绑着走,想让大家能按自己的兴趣学。 可话又说回来,取消绩点也不是拆了就行,新麻烦跟着就来了。没了绩点,怎么判断学生学得好不好啊?保研、评优又该按什么标准来?总不能凭感觉吧。 高校说想让学生按兴趣学习,可学生心里哪有底啊。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反而更迷茫,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使劲,这学起来也没谱。 而且“唯绩点论”的病根,不只是高校评价体系的问题。你看企业招聘、研究生招生,还在盯着分数看呢,高校这边单方面取消绩点,学生说不定更焦虑,怕自己的努力没地方证明。 有些学生都开始担心了,没了绩点,自己的努力怎么让别人看见?会不会反倒让“人情关系”这种东西占了上风,那多不公平。 其实高校改革的想法是好的,想打破分数的绑架,让学习回到本来的样子。但光取消绩点真不够,得有配套的评价方式跟上来才行,不然就是瞎折腾。 比如看看学生的科研实践怎么样、做过的项目成果如何,或者课程论文的深度够不够,这些比单一的绩点,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也更靠谱。 可问题是,这些新的评价方式能不能做到公平啊?会不会因为标准模糊,给暗箱操作留了空间?这些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不然改革就白搞了。 现在改革才刚开头,效果还得看后面的发展。要是只停在“取消绩点”的表面,没把招聘、升学的评价壁垒打通,学生该卷还是得卷,那这改革还有啥意义呢?

0 阅读:34
花辞簪

花辞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