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伊拉克宣布了 9月15日,伊拉克总理正式宣布,伊拉克与法国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s)、卡塔尔能源(QatarEnergy)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运营伊拉克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财联社) 道达尔作为法国的一家老牌能源巨头,技术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天然气开采和液化技术方面,他们早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卡塔尔能源,则是全球最顶尖的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商之一,气源丰富,市场网络广泛,完全可以帮助伊拉克天然气顺利进入国际市场。你可以想象,这三家合作的模式就像是把资源、技术、市场三者完美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互利共赢的局面。 这笔投资高达130亿美元。伊拉克人等了太久。他们看着油田的伴生气烧了几十年。既浪费又污染。现在卡塔尔能源持股25%,道达尔能源持股45%并负责运营,伊拉克巴士拉石油公司持股30%。他们要把浪费的燃气变成宝。 这事儿看着挺美好,烧了几十年的气终于不用再白白点天灯了。既环保又能赚钱,听起来简直是双赢。但你仔细瞅瞅股权分配,道达尔拿了45%还管运营,卡塔尔占25%,伊拉克自己只剩30%。明面上是合资,话语权可基本攥在别人手里。伊拉克有的,说穿了主要还是地底下的气。 这么多年都烧掉了,为什么突然现在要开发?说白了,伊拉克自己也着急。光靠石油一条腿走路,实在不稳当。全球能源转型喊得震天响,再不搞天然气,以后可能连汤都喝不上。拉来道达尔和卡塔尔,就是看中他们的技术和市场渠道。人家道达尔在能源领域技术成熟,卡塔尔更是全球液化天然气大王,出口网络遍布各地。 但问题也出在这儿。技术是人家的,市场渠道也是人家的,伊拉克在这个链条里到底能捞着多少实实在在的好处?利润分成看似清楚,可后期操作成本怎么算?技术使用费会不会又是一笔糊涂账?别忙活半天,气卖出去了,大部分利润却让外资拿走了。类似剧情在资源国家可没少上演。 还有更现实的——伊拉克那地方局势一直不太平。今天签了约,明天会不会又来一场冲突或者政策变动?道达尔和卡塔尔当然也担着风险,但大公司总有办法对冲,比如通过政治风险保险、国际仲裁。真正吃亏的往往是资源国自己,项目黄了或者拖延,外资可以撤,受伤的还是本土经济。 咱们再往远处想想,全球都在搞碳中和,欧洲恨不得明天就全部改用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就算再清洁,也是个化石能源。这130亿美元投下去,设备铺开,至少得运转二三十年才能回本吧。万一十年后LNG需求大幅下滑,这些设备会不会变成一堆废铁?伊拉克会不会又踩错节奏,被套在旧能源的坑里?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如果伊拉克能借着这次合作真正学到技术、培养起自己的人才,将来慢慢把主动权抓回手里,那才算没白忙。怕就怕满足于当下分点小钱,继续躺平在资源依赖的舒适区里。资源这玩意儿,有时候像温柔的陷阱,让你误以为老天赏饭可以吃一辈子,却忘了自己始终没学会做饭。 眼下这项目成了国际头条,大家都盯着。成了,可能就是多方共赢的典范;砸了,又是资源国被资本捆绑的典型案例。伊拉克这次能不能跳出诅咒,还真不好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伊拉克天然气展 道达尔石油 伊拉克电厂 伊拉克石油工业 伊拉克石油政策 伊拉克石油结算 阿联酋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