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正式宣布了 9月12日,俄罗斯外交部宣布,9月17日将在莫斯科举行乌克兰问题大使级圆桌会议,外长拉夫罗夫主持,100多个国家外交使团负责人将出席,在西方渲染“俄罗斯被孤立”时,这场会议如重拳出击。 俄罗斯这波操作确实有点意思。一边是西方媒体整天念叨“俄罗斯被全世界抛弃”,一边突然凑出100多个国家的外交使团跑到莫斯科开会,这画面怎么看怎么带点戏剧性。不是说好了全面孤立吗?怎么突然冒出这么多“听众”?拉夫罗夫往台前一站,这场面不像外交会议,倒像是某种姿态鲜明的政治反扑——你们说我是孤家寡人,我偏要请百国来人。 但问题来了,来的都是谁?是真来谈和平的,还是来当“气氛组”的?一百多个国家听起来阵仗很大,可里头有多少是真正有话语权的?欧美大国去不去?乌克兰参不参加?如果主要当事方压根不在场,那这场会与其说是为了解决冲突,不如说更像是一场外交表演。俄罗斯大概也想借这个机会告诉世界:你看,我还是有朋友的,西方那套叙事不成立。 其实这类会议的外交意义往往不在会议本身,而在它传递的信号。俄罗斯明显是在打“多数国家支持”这张牌,尤其瞄准的是全球南方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其实并没有跟着西方一起制裁俄罗斯,有的还在买它的石油粮食,有的还在保持军事合作。这些国家不一定支持战争,但更反感西方动不动就搞阵营对立、强迫站队。俄罗斯正好利用这种情绪,把自己包装成“多极世界的代表”,跟西方唱对台戏。 但拉夫罗夫主持的圆桌会议真能推动和平吗?难。乌克兰问题不是靠大使级会谈就能解决的,关键还得看战场形势和幕后大国谈判。没有乌克兰参与、没有实际妥协方案,这类会议很容易沦为各说各话的“茶话会”。甚至可能只是俄罗斯又一次对外宣传的杠杆——用来对冲国际法庭的指控、缓解前线失利的压力,或者干脆是为明年大选提前铺外交场面。 西方老说俄罗斯被孤立,其实有点言过其实。全球化时代,哪有国家能被完全隔离开?伊朗、朝鲜都没被彻底摁住,何况俄罗斯这种资源大国。能源、粮食、武器,总有人需要。就连印度、土耳其这些北约成员国或美国伙伴,不也照样跟莫斯科做生意?国际政治从来不是非黑即白,很多国家嘴上批评、私下往来,都是常态。 不过话说回来,有一百多个国家愿意派代表参加,确实说明俄罗斯远未到“彻底孤立”那一步。但这也不代表国际社会认同它的行动。更多国家可能是抱着“不能只听西方一边之词”的心态去的——听听你俄罗斯怎么说,再看看局势怎么走。这是一种务实,未必是支持。 俄罗斯这套外交攻势本质上是在争夺叙事权。俄乌冲突打了一年多,双方不仅在战场上拼火力,也在舆论场上抢话语权。谁代表“多数”?谁才是“孤立者”?这类会议就是用来制造认知的:你看,那么多国家都来,说明你们西方说的不对。 但这终究改变不了核心问题——战争仍在继续。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和平进程,再多的圆桌会议也只是圆桌会议。外交热闹归热闹,但老百姓要的不是场面,是实打实的停火和解。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俄罗斯外交 俄罗斯会谈 俄罗斯军事外交 美俄外交会面 莫斯科外交 俄罗斯外交博弈 俄罗斯军事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