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为何频现:还学生一张放心的餐桌】新学年开学仅仅两周时间,就发生多起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再次牵动万千家长的心弦。2025年9月13日,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通报,9月12日上午该区朝阳学校部分师生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截至当天22时,138人在院留观治疗,均为轻症;9月16日,东方网报道,上海部分家长在社媒质疑校园餐出现质量问题,午餐中的虾仁炒蛋里出现细沙,涉事的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回应称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并“深刻反思”。这两起事件都还是“进行时”,调查结果仍然有待出炉。
近年来屡屡出现的“家长做饭带饭”现象,就展现了家长群体对校园餐的不信任。作为补救,各地也都出现了类似“校长陪餐”乃至“局长陪餐”的做法,意在严格把控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但是,如果校方、供应商乃至地方主管部门本就是“利益同盟”,“陪餐制”能解决问题吗?针对不时出现的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各地主管部门除了及时调查真相并向社会公布之外,还应关注延宕多年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背后存在的治理机制缺失问题。唯有多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让家长们真正参与到校园餐的监督管理中来,方能对作为消费者也是未来主人公的学生负责,给他们一张放心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