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开始“选人”了,很多人还在看,国民党下一届主席会是谁。从邀请洪秀柱参加阅兵

当永安 2025-09-21 10:43:15

大陆,开始“选人”了,很多人还在看,国民党下一届主席会是谁。从邀请洪秀柱参加阅兵,到这次邀请苑举正和周锡玮,来参加“重庆•台湾周”,我们早就已经用“官方邀请函”,替国民党,选出了谁才是我们,真正想对话的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先说洪秀柱,当年她在国民党内部曾经被视为保守派代表,但大陆还是邀请她参加阅兵。 那次行动的背后意义很明确,大陆关注的不是国民党内部权力之争,而是看你是否有能力、有担当、能推动两岸交流。 能坐上那个座位的,不是靠权术和口才,而是靠实干和态度。邀请洪秀柱,就是给整个台湾社会一个信号,如果你想真正和大陆打交道,不是靠党派身份,而是靠行动和结果。 这次的动作更直白,苑举正和周锡玮被邀请参加“重庆•台湾周”。两人都是在台湾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实干派,平时关注的是经济、民生和交流合作,而不是喊喊口号,斗斗内部派系。 大陆直接与他们接触,就是在告诉台湾社会:我们看重的不是谁在党内掌权,而是谁真正敢说、敢做、敢担当。你们内部打得再凶,也改变不了大陆选择合作对象的标准。 细想一下,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务实的策略。过去很多人总把两岸关系的重点放在政治标签上,想着要靠国民党主席这层身份来沟通,但现实是,政治标签再大,也没办法推动实际项目。 真正能推动两岸交流的,是那些有能力、有资源、有执行力的人。大陆这次的做法,实际上是在用“行动投票”,不用喊口号,不用发声明,而是直接通过邀请和合作,把信任交给实干派。 而且,这种操作带来的对比非常明显。你看看台湾内部,一边是国民党内部权力争斗,从主席到副主席,每次选举都像打仗一样;另一边是大陆选择的对象,干脆利落,讲的就是能力和态度。 这种对比,不只是让人看清楚谁能做事,也在潜移默化地传递一个信息,政治斗争的热闹再多,也比不上实干派的实际行动来得有效。 从战略角度看,大陆这样做也很聪明。你不可能改变岛内政治格局,也不可能控制谁当党主席,但你可以控制交流渠道和合作对象。 你绕开党派标签,直接跟实干派对接,把关系建立在实际成果和责任感上,这比任何表面上的“友好声明”都管用。慢的,那些敢说敢做的人,会成为两岸合作的桥梁,而不是停留在口号和选票上的人物。 另外,这种方式还能引导台湾社会思考一个问题,在两岸事务上,到底什么才重要。是内部派系斗争、主席更迭,还是能推动民生项目、经济合作、交流互通的人? 大陆已经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能力和态度,才是你能否合作的关键。国民党内部再热闹,也改变不了这一点。这种对比,简单明了,直击本质。 从长远看,这种“绕过选举、选人做事”的策略,可能会影响台湾内部的认知。 那些真正想推动两岸交流的人,会看到大陆在用行动认可他们,而不是看党派身份;而那些只会喊口号、内部争斗的人,会发现自己的声音再大,也没办法影响实际合作。 而久之,这种方式会在岛内产生微妙的引导效应:鼓励实干、打击空喊。用大陆的话来说,就是务实优先,空喊无用。 再强调一点,这不是在干涉台湾内部事务,而是务实策略。大陆不管谁当国民党主席,也不参与内部选举,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找到合作对象,推动两岸关系发展。 换句话说,你可以不理会政治斗争,但实干的人总会被看见,总会有合作机会。这个策略,不仅效率高,而且风险低,因为它不触及政治底线,只看能力和态度。 这次大陆的动作很有代表性。洪秀柱的阅兵邀请、苑举正和周锡玮的“重庆•台湾周”,背后透露的是同一个逻辑,我们关注的不是党派和职位,而是敢说、敢做、敢担当的实干派。 国民党内部的争斗再复杂,也无法改变这一点。两岸关系的未来,不在口号,而在行动;不在党派,而在实干。 所以,那些还在关注谁会当下一任国民党主席的人,可以放轻松了。真正能推动两岸合作的人,已经在大陆的视线里,名单已经明晰。 未来的关键,不是看谁赢得党内选举,而是看谁敢做、能做、负责做。务实合作的标准很简单,敢说、敢做、敢担当。其他一切,都是背景。 大陆用实际行动告诉台湾,选人标准清晰明了,机会留给真正能干的人,而不是停留在政治表象上的争斗者。

0 阅读:0
当永安

当永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