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沙丁鱼效应,吉林在干部管理上动真章 2024年度政绩考核结束后,一次性对34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省管干部作出调整,2025年高质量发展半年评估后,又调整了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19人,同时通过下发工作提示、下沉调研指导,推动全省运用政绩考核结果调整干部300余人。 吉林的动作用得到赞许,也确实是这样,干部队伍不能固化,不能成为永久的铁饭碗,一定要有优胜劣汰,末位淘汰这样的机制,才能把干部干部队伍搞得活跃起来,活跃起来才能真正想到怎么做事,怎么干事情。形成能者上庸者下,躺平干部一边靠去。如果是一潭死水,大家只能朝一个方向前进,或者是只能岗位提升工资上升,而不去看一看是不是不合格,干部队伍就会僵化,就会出问题。因为是为人民服务的,因为是要有高素质,高质量,高情商,所以吉林这个做法很好,突出来了优秀干部,筛出来庸官懒官。应该让干部队伍每一个人都要有紧迫感,要有一个无形的手和无形鞭子在催促着他们前行,时刻想着如果做不好就不能适应岗位了。想干活,能干活的人应该可以脱颖而出了。曾经有过这样的话,不换思想换人,其实在这里就是不换工作方式,不出成果,也得换人。 沙丁鱼效应用在管理上也是有效果的。别看吉林这次调整了区区几十人,但威信就起来了,威力就出来了,活力就出来了。这在全国很多省市,很多地方是做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