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成为发达国家之后,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慢慢的去工业化。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工业又苦,赚钱又少。特别是钢铁行业发展工业很难,那么究竟有多难呢? 钢铁撑起了现代城市的地基和骨架。可偏偏很多发展先富裕起来的国家,最后都会对钢铁“敬而远之”。大车间、高温高压、辛苦劳作、环保压力、微薄的利润,如果一个产业既汗水又收入低,自然没人愿意干。 英国2023年关停了最后一个高炉,德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也不断缩减炼钢规模,说白了就是不愿再干这种有高风险、回报慢、背锅还多的“苦差事”。 但钢铁真的能说丢就丢吗?钢铁属于最基础的工业材料,没有它就没有高楼大厦、地铁、高铁、更别提飞机和舰船。 新能源转型如风电、太阳能、电动车,背后都靠着大量的高质量钢铁,即便是卖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要依赖成千上万吨的钢材作为支撑。 所以说钢铁行业的地位短期内还真谁也替代不了,那些率先去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这几年反而尝到了“甜头”背后的苦头。 英国高炉关了,需求还在,结果只好高价从国外进口,供应链上一点风吹草动,自己就很被动。德国、日本,虽然钢铁厂还在撑,但成本高、订单减少,竞争力一年不如一年。 再说环保压力,全球都在盯着钢铁这个排放大户,碳税和环保标准越来越严,资本不愿意碰,环保组织天天盯着。 欧洲这些国家为了满足环保要求,不仅投入大,把核心产业直接丢了,也让自己在绿色转型中失去了产业主动权。 钢铁企业还想生存,必须砸钱搞技术升级,比如电弧炉、氢还原、碳捕集,但这些新技术研发周期长,投资大,很多工厂还没等到回本可能就关门了,日本、德国都面临转型阵痛。 但中国就是不一样选择,虽然钢铁利润薄,发展过程充满坎坷,但靠规模和不断的技术升级,把产量做到了世界第一。 河北、山西等地靠钢铁养活了大批人口,也为中国自己的城市建设、新能源转型和全球制造链提供了强大后盾。 2024年中国钢铁产量超过10亿吨,掌握全球半壁江山,别的国家关了高炉还得进口中国的钢材,而国内钢企正加紧研究更环保的钢铁生产工艺,比如氢冶炼、电弧炉、碳捕集等,争取在环保和经济效益之间走出一条新路。 钢铁行业不好干,但关乎国家根本,不只是为了赚钱,更是稳住工业命脉。假如盲目放弃,不但自家经济受损,一旦遇到国际风波,关键时刻就只能被人卡脖子。 历史证明,谁能守住钢铁,谁才能掌握主动权,现在世界各地都在强调供应链安全,如果基础产业全靠买,突发事件来临,就会陷入困境。 钢铁这个行业不光是经济账,更是安全账、发展账。苦是苦,但离了它,哪来的风电光伏、哪来的高楼大厦、哪来的自主制造和国防安全? 未来的路虽然难走,新技术、新标准压力大,但只要没有放弃,只要持续升级,就能让钢铁撑起绿色转型,也能让中国制造继续有底气面对各种风浪。
[下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成为发达国家之后,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慢慢的去工
幕沧小澜
2025-09-22 17:42:32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