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伊朗正式宣布了 9月26日,伊朗副总统埃斯拉米在莫斯科"世界原

红楼背疏影 2025-09-26 16:10:24

快讯!快讯! 伊朗正式宣布了 9月26日,伊朗副总统埃斯拉米在莫斯科"世界原子能周"论坛上直言不讳:"伊朗没有放弃核计划的打算"。 这番在俄罗斯主场发出的强硬宣言,不仅是对西方国家的明确回应,更展现了德黑兰在核问题上的战略定力。 伊朗选择在莫斯科"世界原子能周"这个平台发表声明颇具深意。该论坛由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主导举办,汇集全球核能领域决策者。埃斯拉米在这个场合表态,既是对论坛东道主俄罗斯的尊重,也暗示两国在核能合作上的默契。 更值得玩味的是,论坛举办时间恰逢联合国大会期间。当西方国家在纽约讨论对伊朗制裁问题时,伊朗却在莫斯科展示其核计划进展,这种"平行外交"策略,凸显伊朗突破外交孤立的巧妙手腕。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25年8月报告,伊朗目前拥有: 浓缩铀库存已达4,200公斤,较2023年增长15% 60%丰度浓缩铀存量足够制造4枚核弹头 新型IR-9离心机安装数量突破100台,提纯效率提升50% 这些数据表明,尽管面临严厉制裁,伊朗核计划仍在稳步推进。埃斯拉米的表态有实实在在的技术成果支撑,并非虚张声势。 俄罗斯在伊朗核计划中扮演复杂角色。一方面,作为伊核协议缔约方,俄方理论上应限制伊朗核发展;另一方面,俄伊在对抗西方制裁上利益一致。2024年,俄罗斯帮助伊朗升级布什尔核电站,并秘密提供离心机零部件的情报屡见曝光。 此次莫斯科论坛期间,俄伊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合作路线图》,约定在核电站建设、放射性药物生产等领域深化合作。这种"民掩盖军"的合作模式,为伊朗核计划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美国政府面对伊朗核问题陷入两难。重返伊核协议的谈判陷入僵局,而"最大压力"制裁效果有限。更棘手的是,美国注意力分散在乌克兰危机、中美竞争等多条战线,难以集中资源应对伊朗核问题。 2025年以来,伊朗原油出口量反弹至每日150万桶,接近制裁前水平。中国、印度等大国继续购买伊朗石油,使美国制裁威力大打折扣。这种制裁疲劳现象,增强了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底气。 伊朗的核进展正在改变中东战略平衡。沙特、阿联酋等地区对手加快自身的核能计划,阿联酋巴拉卡核电站已投入运营,沙特计划建设16座核电站。这种核技术扩散可能引发地区军备竞赛。 以色列反应最为强烈。以军方消息称,已更新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方案,新型F-35I战机具备穿透伊朗防空系统的能力,但面对分散且深埋地下的核设施,军事解决选项风险极高。 欧洲国家在伊核问题上与美国存在分歧。法国、德国等主要国家希望维持伊核协议框架,但受制于美国次级制裁难以独立行动。2025年7月,欧洲推出的INSTEX结算机制交易量仅为预期的三分之一,显示其独立性有限。 与此同时,欧洲能源危机促使部分国家务实看待伊朗核问题。意大利、希腊等国私下支持有限度放宽对伊制裁,以获取更廉价的能源供应。这种利益分化,削弱了西方对伊统一战线。 中国在伊核问题上的立场日益重要。作为伊朗原油最大买家,中国在2024年将伊原油进口量提升至每日80万桶。中伊25年全面合作计划进入实施阶段,涉及能源、基建等4000亿美元投资。 在核问题上,中国坚持协议框架内的解决方案,反对单边制裁。但同时也谨慎避免过度卷入,防止影响中美关系大局。这种平衡策略使中国成为各方都能接受的调解方。 伊朗在核燃料循环技术上取得关键突破。2025年初,伊朗宣布掌握铀钚分离技术,能够生产武器级钚。同时,新型离心机群实现工业化级联,大幅缩短突破时间。 这些技术进步改变战略态势。美国情报机构评估,伊朗如需制造核武,准备时间已从12个月缩短至6个月。这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迫使各方重新评估政策选项。 展望未来,伊朗核问题可能出现三种情景:一是通过新协议冻结核计划,换取制裁缓和;二是维持当前"不突破不宣布"的模糊状态;三是伊朗公开进行核试验,成为事实拥核国家。 第一种方案需要大国协调一致,目前看难度最大。第二种可能性较高,但存在误判风险。第三种将彻底改变地区格局,可能引发军事冲突。 埃斯拉米在莫斯科的强硬表态,是伊朗基于实力地位的外交宣示。随着核技术的持续进步,伊朗在谈判中的筹码不断增加,而外部制裁的效果持续衰减。 这场围绕核计划的博弈,已超越单纯的技术争议,成为中东地缘政治重构的缩影。当德黑兰自信地宣布"不放弃核计划"时,世界必须面对一个正在改变的战略现实:外交解决窗口正在收窄,而军事选项风险巨大。如何在这个两难困境中找到出路,考验各方智慧。 信息来源:伊朗副总统:伊方没有放弃核计划的打算 央视新闻2025-09-26 00:31北京

0 阅读:0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