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年,岳飞遇难,韩世忠立刻交出兵权,闭门谢客,从此不再谈及战事,也不和旧部有任何联系。从此,他就在杭州,在赵构的眼皮子底下隐居,经常骑着一头小驴,号称“清凉居士”,带着一两个童子,在山水间流浪。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141年的冬天,临安的寒风比往年更刺骨。 岳飞在风波亭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消息传开时,整个南宋的武将集团仿佛被泼了一盆冰水。 韩世忠站在枢密院的台阶上,手里攥着那份刚收到的诏书。 他被升为枢密使,名义上掌管全国军事,可兵符早已被收走。 这个曾经在黄天荡用八千人堵住金兀术十万大军的名将,突然摘下官帽,露出满头的白发和额角那道与金人厮杀留下的伤疤。 那年四月,朝廷一纸调令把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将召回临安,美其名曰“论功行赏”。 枢密院的椅子还没坐热,岳飞就被秦桧党羽弹劾,罪名从“逗遛不进”到“谋反”步步紧逼。 韩世忠亲眼看着老友被投入大理寺,听着狱中传来“天日昭昭”的绝笔。 他闯进秦桧的府邸质问,得到的只有那句流传千古的“莫须有”。秦桧斜睨着他冷笑:“此上意也。” 四个字像刀一样扎进心里,原来要岳飞死的,是龙椅上那位。 韩世忠比谁都清楚赵构的恐惧,二十年前靖康之变,这位皇帝从开封一路逃到海上,金兵的铁蹄声成了他半辈子的梦魇。 如今金人开出的和谈条件里,岳飞的命竟是筹码之一。 史书记载,绍兴和议达成后不到四个月,赵构的生母韦太后就从金国归来,而岳飞的尸体早已在除夕夜被狱卒隗顺草草埋在九曲丛祠旁。 韩世忠想起岳飞背上“尽忠报国”的刺青,想起他们曾在鄂州军营击掌相约直捣黄龙,现在只剩自己袖中的拳头攥得发颤。 他选择了一种最沉默的反抗,交出兵权的奏章写得恭顺,转头就把临安的宅院变成囚笼。 每天骑着小驴漫游西湖,带着的酒壶里装的不知是消愁的烈酒还是避世的鸩毒。 旧部求见一律拒之门外,连当年黄天荡并肩作战的梁红玉都难得说上几句话。 有人看见他在灵隐寺的银杏树下发呆,手里摩挲着当年高宗亲赐的“忠勇”二字御书,墨迹早已被汗水浸得模糊。 赵构对这个“识相”的老将倒是宽厚,赐第都城、加封福国公,甚至允许他自号“清凉居士”。 可这清凉二字哪是什么超脱,分明是心灰意冷的寒凉。 韩世忠的墓志铭后来透露,他晚年常诵佛经,却在某天突然砸碎茶盏。 那日传来消息,秦桧为讨好金人,竟把岳州改名纯州,只因地名犯了岳飞的名讳。 这位“居士”终究没修成四大皆空,墙上挂的克敌弓落满灰尘。 可夜半梦回时,手指仍会无意识地在空中划出排兵布阵的轨迹。 1150年正月,一个叫施全的小军官在众安桥行刺秦桧失败。 刑场上血溅三尺时,韩世忠正在苏州的别院栽梅。 他种的梅树很怪,枝干全都倔强地朝北生长,像要刺破江南的烟雨望见中原的雪。 一年后他病逝于此,临终前对流泪的旧部说:“我本布衣,百战得王,全首而殁,犹憾乎?” 这话听着豁达,可当宋孝宗为他平反追封蕲王时,人们发现他枕下压着张泛黄的纸条。 上面是年轻时写下的诗句:“千年番奴窥中原,入寇金兵计已穷”。 岳飞死后二十年,韩世忠的墓碑在苏州灵岩山竖起。 碑文刻满一万四千字,记载着黄天荡的鼓声、大仪镇的伏击,还有那句质问秦桧的“莫须有何以服天下”。 而墓碑朝向,正对着北方开封的方向。 那里有他们一生未能踏足的朱仙镇,有十二道金牌截断的北伐路。 更有两个将军在历史夹缝中,用各自的方式写尽的“忠”字。 官方信源: 中国新闻网《岳飞悲剧缘何是必然?谁把岳飞推上断头台?》 杭州日报《“清凉居士”在清凉峰》 扬子晚报网《南宋名将韩世忠在张家港的抗金足迹》 《宋史·韩世忠传》 澎湃新闻《岳飞死后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1379年,丞相汪广洋被赐死,有司抄家发现:汪府姬妾陈氏身份可疑。朱元璋大怒:彻
【1评论】【11点赞】
用户10xxx47
所以公知必须清理干净
罗良弢
宋朝焉能不灭?!
Leco
一股AI文气。
暮卷西山雨
如果看见今天的汉奸鹅粉,壮士的心会更凉的
九天之上
你道秦桧家族为什么不被人追杀赶尽杀绝?他只是动手的人,幕后有boss
用户10xxx89
武士的悲哀,宋之一朝,重文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