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华人国家,只是刚好华人占多数!”李显龙这番话在国际上激起千层浪。说得这

芸霄记史 2025-10-04 10:46:36

“我们不是华人国家,只是刚好华人占多数!”李显龙这番话在国际上激起千层浪。说得这么直白,这么决绝,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新加坡要与中国划清界限。   实际上,李显龙这样的表态,为的主要是让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安心,让他们知道新加坡不会倒向中国。   新加坡这个地盘不大,却长年当着美国在东南亚的安全靠山,美军军舰能光明正大进港,甚至不少全球大公司也愿意扎堆落户这里。   这一切说到底,靠的不是地理优势,也不是民族成分,而是西方对新加坡的认可,如果让西方觉得这里变成了“海外中国”,新加坡很快就会失去现在的一切。   新加坡能被推到今天,没有半点偶然,1965年从马来西亚独立,新加坡全国上下可谓四面楚歌,资源捉襟见肘,连喝口水都得花钱从买邻居的。   李光耀明白,要在以穆斯林为主的周边国家夹缝中活下去,靠民族、靠宗族这些根本行不通,只有靠西方大腿才有希望。   于是,新加坡开始政治上往美国凑,经济上抱紧西方体系,从最初就避开了突出华人身份,这个方向很快落到了教育上,南洋大学能被合并拆掉,原本号称是全东南亚华人自己的高等学府,最后被政府打上了“教育改革”的旗号搬进国立大学。   华文教育一关,学生、教师转身都进了讲英语的新体系,南洋大学彻底被历史收编,新加坡顺利把主导权彻底让给了英文,慢慢地,从上到下,新加坡人说话写字都变成了英语。   发展到现在,新加坡主流还是英语,用英语工作,用英语做生意。小孩在学校里主学英语,华语现在成了节假日和家里长辈之间的“旧日情怀”,年轻人很多都用不上。   可以说,官方推的“新加坡人”认同表面看是国籍,但背后其实就是用英语打头,想和中国、和传统都慢慢拉开距离。   小国没法像大国那样讲道义,只能左右逢源,逢场作戏,冷战亲美、后面见中国崛起就搞经济合作,现在中美又杠上,立马亮明立场,李显龙这种公开表态,其实就是让西方放心,怕国际大环境一变,新加坡被边缘化。   其实,大家常说新加坡骑墙,不过设身处地想想,它本就是夹在大象之间的小国,选边站是生死问题,不是面子问题。   新加坡的理念很直接,没有浪漫主义那套,只有现实,无论是不是“华人国家”,最终都是围着生存二字盘算。

0 阅读:34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