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钱学森回国前收到一封神秘电报,提醒他中途不要下船50年后才知其身份,他就是“谍王”金无怠,潜伏美国中情局37年却在退休后遭叛徒出卖用塑料袋自杀身亡。 1955年10月的一天,旧金山港口,一艘载满归国学者和留学生的邮轮缓缓启航。 甲板上,钱学森身穿灰色呢子大衣,眼神坚定。 但他的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电报纸条:“航途中如遇任何停靠,切勿下船。” 谁发的电报?他不知道。可他清楚,自己这次回国,不是简单的旅行。这一路上,他被美方软禁了五年,终于争取到放行机会,才换来这次启程。 可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人要特意提醒他“别下船”? 那年,美国的气氛紧张得吓人。麦卡锡主义横行,科学家、教授、记者,动不动就被怀疑通共。钱学森作为火箭专家,更是“重点盯防”对象。 甚至美国海军部长都曾说过一句话:“他一个人,抵得上五个师。” **那封电报,就是在他上船前几个小时送到的。**没有署名,只有一排打字机敲出的英文。邮轮会在横渡太平洋途中短暂停靠夏威夷和马尼拉,如果他下船,很可能遭遇“意外拘留”,甚至被秘密引渡回美国。 钱学森没有多问。他把电报塞进大衣内袋,哪怕船靠岸,他也始终留在客舱里。三周后,邮轮抵达香港,再转车北上,终于回到阔别十年的祖国。 直到多年后,他才知道,那封神秘电报的背后,是一个隐秘到极点的身影——金无怠(Larry Wu-Tai Chin)。 那时候,金无怠已经在美国中情局潜伏了整整20年。 故事如果就停在这儿,也许只是个简单的“英雄送信”桥段,但真正让人震撼的,是金无怠的身份和命运,他是中情局历史上潜伏时间最长、获取情报最多的华人间谍。 出生在北京,祖籍广州,金无怠从小接受的是西式教育,后来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长得文质彬彬,说话轻声细语,谁也想不到,他会成为一名隐秘战线上的传奇。 1944年,他在美军驻福州联络处做翻译,接触到了地下党。从那年开始,他的双面人生就此展开。到了1952年,他已经正式成为中情局的语言专家,开始进入核心区域。 可事情没那么简单。你可能以为他是靠躲在暗处偷文件,其实他是中情局内部的正式职员,有工号、有办公室、有晋升。 1970年,他已经是负责东亚事务的高级分析员,能接触到美方对华政策、越战部署、甚至尼克松访华的核心文件。 那段时间,中国最需要的,就是对美国意图的准确判断。而金无怠,正是那个关键的眼睛。他通过极其原始的方式——拍照、藏片、传递——把一份份绝密文件送回祖国。 其中就包括那封提醒钱学森的电报。 金无怠怎么知道钱学森要回国?这其实不难理解。钱学森的名字早就被列入美方“战略科学家监控名单”,每一次通话、信件、出行计划,金无怠都能从内部系统里查到。 他看到放行通知的那一刻,立刻意识到: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真正的危险在路上。 所以他动用了一个紧急通道,想办法把这封电报送到钱学森手中。那年,他已经在中情局工作了十年,没人怀疑他,没人监视他。 他就是美国情报系统里“最安全”的那类人:亚裔、文职、技术岗。 可他也知道,这种日子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1981年,金无怠退休。中情局给他发了奖金和奖章,说他是“值得信赖”的老员工。他表面上微笑着接受,心里却清楚,危险越来越近。 真正的变故,发生在1985年。 那年,中国国家安全部北美司司长俞强声叛逃。他是高层干部,知道的太多,其中就包括金无怠的身份。一封电报,一份名单,金无怠的名字被交到了FBI手里。 11月22日清晨,联邦调查局破门而入。他没反抗,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知道你们会来的。” 此后短短三个月,他被判定六项间谍罪、十一项欺诈罪。 2月21日,宣判前一天,金无怠在看守所里用一个塑料袋套住头,安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死得很快,也很干净,没有留下遗书,没有解释动机,什么都没说。 他这一生,为祖国传递了上千份绝密情报,却从未对任何人表功。 事后,美国中情局震怒,内部展开大清洗;中国方面,则保持沉默。直到多年后,一篇文章在《世纪》杂志刊出,才让这段尘封往事重见天日。 而更让人唏嘘的是——钱学森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才知道当年救他一命的人,是一个在中情局潜伏了三十七年的老者,一个早已以沉默方式告别世界的“地下英雄”。
台媒报道大陆近期开播“潜台谍战剧”《沉默的荣耀》,刻划陆方潜伏在台湾的“国防部”
【8评论】【4点赞】
淡定
致敬先烈!英雄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