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王震率十万大军进入新疆,却苦于没煤取暖,这时,李四光告诉他:“我有个学生,叫王恒升,找到他就能找到煤!”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秋冬,王震率领的十万大军刚刚进入新疆,面对的是严峻的生存挑战,乌鲁木齐的气温降得很快,寒冷彻骨,士兵们身穿单衣,根本无法抵御刺骨的寒风,营地里到处是冻伤的战士,更令人焦虑的是,取暖用的煤和燃料几乎没有,队伍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生存困难,王震深知,如果不能解决燃料问题,整个队伍将面临生死考验。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王震毫不犹豫地决定请求中央帮助,他通过电报,直接联系了周恩来总理,简要描述了新疆部队的困境,周恩来总理接到消息后,迅速做出了回应,指示地质专家李四光帮助解决新疆的煤源问题,李四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不仅是地质学的专家,还是中国地质界的开创者之一,李四光通过多年研究,知道新疆地下煤矿资源丰富,只是缺少能准确勘探的地质专家。 经过李四光的推荐,王震得知了一位叫王恒升的地质学家,王恒升不仅在西北地区的地质勘探方面经验丰富,还在新疆从事过多年地质调查工作,王震被李四光的推荐打动,认为这正是解决燃煤问题的关键,可是,没过多久,王震得知王恒升的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他居然因一场误会而被关押在监狱中,这对王震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困扰,但他没有停下脚步,立刻决定亲自去见王恒升,了解情况。 王震赶到迪化监狱时,王恒升正因“通敌”罪被关押,原因是一块三叶虫化石的学术交流事件,王震了解了详细的背景后,感到非常痛心,认为王恒升受到了冤屈,于是,王震果断决策,亲自为王恒升向上级提出平反申请,并成功将其释放,王震的行动虽然充满风险,但他始终坚持“为了国家需要,敢于担当”,王恒升的释放,不仅让他得以继续为国家出力,也让王震看到了解决新疆能源问题的希望。 出狱后的王恒升,带着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地质勘探资料,立即投身到寻找煤矿的工作中,王震为他安排了全权负责的任务,并亲自参与支持,王恒升没有丝毫犹豫,便开始了第一项勘探任务,王恒升通过多年积累的地质经验和对新疆地形的熟悉,他第一站就选择了乌鲁木齐郊外的六道湾,他凭借对地质层理的观察,直觉告诉他,这片区域可能蕴藏着煤矿资源。 当时的勘探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先进的勘探设备,王恒升只能依靠肉眼观察和手工分析,第一天,勘探队员们在六道湾的荒地上挖掘了五米深,然而什么也没有找到,第二天继续挖掘,依旧没有任何发现,到了第三天,王恒升带领队员们继续深入地面,终于在十米深的位置,铁锹触碰到了一层黑亮的煤层,尽管勘探的深度与最初的估计有所偏差,但差距极小,这让所有人都为之惊叹。 煤矿的发现,彻底解决了王震部队的取暖问题,六道湾煤矿的开采,不仅能够满足部队的需求,还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取暖燃料,王震和王恒升都意识到,这只是开始,随着煤矿的开发和资源的利用,新疆的工业化也在悄然起步。 在解决了乌鲁木齐的燃煤问题后,他立即带领队员们继续向南疆进发,经过艰苦的跋涉,王恒升在克拉玛依发现了油田,在库车勘探出石油矿藏,在喀什、和田等地,也陆续找到了丰富的煤矿和金矿资源,王恒升凭借对地质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实地勘探经验,先后为新疆找出了大量的矿产资源,这些矿产的发现不仅为新疆的能源供应提供了保障,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王震的支持下,王恒升的工作得到了迅速推动,并且逐步开始影响整个地区的地质学和矿产开发,王恒升没有因为个人成就而停止,他始终保持着谦逊和务实的态度,继续带领地质队伍深入勘探新疆的矿产资源,他的勘探报告和地质图为后来的矿产开采提供了详细的规划和指导。 王恒升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导师,他在新疆组建了地质调查所,并且亲自培养了一批地质学后备人才,王恒升的学生中,许多人后来成为了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为国家的地质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教育理念简单却有力:“学术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脚踏实地,”他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地质知识,还教育学生如何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探索,如何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王恒升不仅解决了新疆的燃煤问题,更为中国的地质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为国家的发展、为新疆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科研人员树立了榜样,1980年,王恒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一生奉献的认可,更是对他扎根基层、实事求是精神的肯定。 信息来源:王震率军和平解放新疆纪实:做各民族“红娘”——中国新闻网
1994年2月,韩练成中将之子在澳门出差期间,特意拜访了父亲的老友吕文贞。闲谈间
【6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