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陈震-劳斯莱斯事件里,我其实对劳斯莱斯用户群体的素质和水平问题毫无兴趣。
问题就是出在陈震这个人身上,逆行+超速,我也不会因为劳斯莱斯的价格,就要求他有什么各种安全配置去规避这种事故,就是人的问题。逆行还有什么可狡辩的?
但很多博主好像不这么想,贴标签、扣帽子、祸水东引,用的贼六。
想想也是,平时会的其实也就是这些了。这些东西看似危害不大,其实是最坏的。
其实任何一个品牌或者企业,随着用户量的扩大,其受众特征会越来越接近全社会平均值。
就比如你有本事给我统计一个身份证持有者的用户特征?或者给我论述一下比如移动用户素质低、联通用户素质高这样的结论?
但标签一旦打上,情况立刻变味。
比如你专挑移动的低素质用户曝光,当出现标签覆盖的情况就是:“果然就是这样的,我就说吧”
而且随着孕妇效应的加强,眼里基本只看的见符合标签的部分了,自我不断洗脑强化这个标签。
下面就很容易梳理了,标签-偏见-歧视-对立,然后对线就开始了。
但实际上呢?逆行的陈震、酒驾郎永淳、各种误操作的新手们,本来都是个人误操作造成的问题,把这些东西直接挂钩到品牌上,再去打标签是不是太搞笑了?
偏见人人都有,非得把偏见包装成道德制高点指指点点,实话说这样反而更难看了。
您说的都对
酒驾郎永淳? 他是被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