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大将今村均不研究战略战术,反而带着日军垦荒种地,日本投降后,他又主动带着14万日军向3千澳军投降,甚至还周到地搭建了战俘营,他也因此被国人调侃为“农夫大将”。 1945年9月,澳大利亚军队开进新不列颠岛。 原以为面对的,是残兵败将、满目疮痍的日军,可他们看见的,却是14万面色红润、衣着整齐的士兵,还附带一份详细的花名册和一个自建的战俘营。 澳军指挥官都懵了,反复确认:“你们……真是来投降的?” 这支部队的司令官,叫今村均。 他是正儿八经的日本陆军大将,统帅过几十万兵力,打过昆仑关、南宁、爪哇战役,是个有血债的实战派。 但打着打着,他突然不打了,带着整支部队去种地,养猪,捕鱼,酿椰子酒。 最后,他甚至亲手把这14万人送去当战俘。 这个决定,在当时的日本军界,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事情要从头说起。 今村均出身不低,父亲是法官,自己1907年就从陆士毕业,还是军大学霸,拿了天皇的军刀奖。 一路升官,干过驻英武官,也当过关东军副参谋长。 可这人有个“毛病”:不爱出风头,也不狂热军国主义。 他在中国战场干过不少坏事。 1939年指挥南宁作战时,用毒气打涟水,搞过扫荡,战后也因此被判了罪。 但在指挥层里,他算是“讲理”的,至少不乱杀投降兵,也不主张“玉碎”。 真正让他“转性”的,是1942年那次海上漂流。 当时他指挥16军进攻荷属东印度,结果运输舰被自己人误炸沉了。 他在海里泡了三小时,快冻死才被捞上来。那之后,他变得特别惜命,也特别惜兵。 1942年底,他被调去拉包尔,管18万日军的命。 美军那会儿开始跳岛,直接绕过主岛,切断补给,专治你这种大本营。 日军陷入孤岛围困,吃的没了,武器坏了,援军没了。 这时候,今村均干了件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屯田开荒。 他说得很直白:“饿死比战死更窝囊。”于是他让士兵放下枪,拿起锄头。 最开始没人信,以为是权宜之计。可很快他就让人建仓库、修灌溉渠,还从土著那换来木薯种子和小鸡苗。 你能想象吗?一个大将军,带着十几万人,种地、酿酒、榨油、养猪养鸡,硬生生把一个战场变成了农场。 开始种玉米,结果被鸟吃光了;他立刻调整策略,种木薯,一年三熟。 椰子拿来熬糖酿酒,鸡从200只养到上万。连鱼都不放过,组织捕鱼队轮流下海。 有人劝他:“不能光顾着种地,万一美军打来怎么办?”他点点头,说:“那就挖地道。” 结果一干就是300公里,全岛像个蚂蚁窝。 还把坠毁飞机的零件捡来组装,造了几架能飞的侦察机、战斗机。这不是屯田,这是半个独立王国。 可问题来了,天皇宣布投降了——该怎么办? 很多日军高级将领要么剖腹自尽,要么带兵“玉碎”,可今村均没有。 他打开广播听完诏书,站起来,召集所有部队,说了一句话: “战争结束了,我们必须活着承担。” 然后他主动联系澳军,提出全面投降。澳军不信,说你们不是早饿死了吗? 今村均说:“我们屯田两年,吃得比你们还好。” 他不但准备了全员名单,还指挥士兵自己修战俘营。 用铁丝网把驻地一分为二,一边是澳军宿舍,一边是自己人。 澳军到场时,全场肃立,今村均亲自递交投降书。 这场投降,没开一枪,没死一人。 但他没回国。他申请留在拉包尔,说日本正闹饥荒,国内养不起14万人。 他让部队继续种地,多种一年,带着粮食和农具回国,援助灾民。 直到1946年7月,分批遣返,这才算真正结束。 可他并没逃过审判。1947年,被澳军以“监督不力”判了10年,理由是他的部下在印尼杀害劳工。 他认了,没有上诉,也没喊冤。1954年出狱后,他在自家院子里盖了个牢房,自囚14年。 他说:“我虽然没亲手杀人,但我没阻止,那就是我的错。” 他写了本回忆录,把收益全捐给受害者。 有人骂他“丢了军人的脸”,也有人说他“救了14万条命”。但他从不辩解。 1968年,他死于心肌梗塞,临终前只留下一句话: “我留下的,不是荣耀,是责任。”
陆军大将今村均不研究战略战术,反而带着日军垦荒种地,日本投降后,他又主动带着14
地缘历史
2025-10-06 10:47:34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