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一旦中国今天清空7307亿美元美债,明天,我们自己的出口企业,就将接不到一张新订单! 7307 亿美元的数字,来自中国持续四个月的减持之后。2025 年 3 月至 7 月,中国累计减持 537 亿美元美债,持仓量降至十年最低。 即便如此,这一规模仍让中国稳居美国国债主要海外持有国之列。这些债券并非简单的金融凭证,而是中国 3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重要配置,更是维系美元汇率相对稳定的隐形支撑。 美媒担忧的出口订单问题,根源在于美元汇率的联动效应。 中国持有美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维持了美元的价值稳定。 若 7307 亿美元持仓被瞬间清空,美债市场将出现剧烈震荡,价格暴跌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美元汇率大幅贬值。 美元贬值看似能提升美国商品价格竞争力,实则会打破现有贸易平衡,各国对美元资产的信心受挫,进而影响全球贸易结算秩序。 美国出口企业的生存现状与这种平衡直接相关。 2024 年,美国对华出口额达 1530 亿美元,从农产品到高端设备,众多品类依赖中国市场。 美元汇率剧烈波动会让这些商品的定价体系紊乱,进口成本核算变得困难,中国进口商可能暂缓订单等待市场稳定。 更关键的是,美国政府每年需发行大量国债弥补超过 1 万亿美元的利息负担,失去中国这个重要买家,融资成本会显著上升,企业融资难度随之增加,生产与出口能力自然受波及。 中国从未考虑过 “清空” 这种极端操作,实际行动展现的是理性调控。近年来的减持并非针对美国经济,而是外汇储备多元化配置的常规举措。 中国同时增持黄金、扩大能源与矿产资源储备,逐步降低单一资产依赖。这种 “去风险化” 而非 “脱钩” 的策略,既保障了自身资产安全,也避免了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美国国内的财政状况加剧了市场对美债的敏感。 国债规模已突破 37 万亿美元,2025 年底甚至面临因预算案未通过导致的政府停摆风险。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持仓变动更受关注。 白宫管理及预算局曾发布备忘录警示,若融资受阻可能引发大规模裁员,而出口企业正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订单减少与裁员风险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美媒言论背后的深层焦虑。 全球金融体系目前尚无替代美债的选项,这让 “清空” 不具备现实可行性。 欧元区国债市场分散且存在政治风险,日本国债市场流动性不足,黄金市场容量有限且不产生利息。 7307 亿美元的巨额资金若脱离美债市场,很难找到既能保值又具备高流动性的存放渠道,这种现实约束决定了中国的操作必然是渐进式的。 中美之间的贸易与金融联系,本质是全球化的产物。 中国需要安全的外汇储备配置,美国需要稳定的融资渠道与贸易市场,这种需求互补构成了利益共同体。 2025 年以来,中国在减持美债的同时,并未中断与美国的正常贸易,两国农产品贸易额仍保持同比增长,印证了合作才是双方的共同选择。 美媒的论断最终指向一个清晰结论:全球经济早已你中有我。 7307 亿美元美债不是可以随意动用的 “武器”,而是利益交融的证明。中国的理性调控与美国出口企业的订单安全,共同依赖于这种稳定的共生关系。 在全球化遭遇挑战的当下,这种相互依存更显珍贵,它提醒着所有国家,唯有维护现有合作框架,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中国又加紧了另外一出口,而这个比稀土还要命。说白了,中
【4评论】【1点赞】
我行我速
钝刀子割肉,温水煮青蛙,每月出100-200亿,坚持2年,看看霉国得瑟什么。
污染祖国的花朵
美元在世界流通就有三十多万亿,你区区7千股而已就天天喊着要做空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