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大规模采用北斗导航设备,以军这下傻眼了:干扰GPS和暗杀全部失效! 202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0-06 18:27:34

伊朗大规模采用北斗导航设备,以军这下傻眼了:干扰GPS和暗杀全部失效! 2025年10月4日,伊朗航天研究所所长瓦希德·亚兹达尼安正式宣布,伊朗正在与中国磋商引入“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最终目标是在3至5年内发射国产导航卫星,实现完全独立。 早在9月中旬,伊朗通信和信息技术部副部长埃赫桑·奇特萨兹就已透底:国家正在制定详细的定位服务迁移计划,交通导航的路线规划、农业监测的墒情定位、物联网的设备互联等关键领域,都要逐步和GPS“脱钩”,全面接入北斗的信号网络。 谁能想到,促使伊朗痛下决心换导航的,竟是一场鲜血淋漓的教训。2025年6月,以色列对伊朗发起了为期12天的猛烈突袭,核设施遭精准打击,军事基地被炸得千疮百孔。 更让伊朗心痛的是,多名高级指挥员和核科学家接连遭遇暗杀,每一次袭击都精准得像手术刀切割,仿佛伊朗的核心人员动向完全暴露在对手眼前。 诡异的是,冲突期间,伊朗本土及周边相关水域的船只多次遭遇GPS信号中断,关键时刻定位失灵,要么迷航搁浅,要么错失拦截时机,吃尽了苦头。 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精准暗杀,真的是GPS直接“出卖”了目标吗?业内专家揭开了其中的猫腻:GPS本身虽不会主动暴露用户位置,但它的“软肋”早已被对手摸得一清二楚。 GPS设备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和通信网络、互联网或指挥控制系统的联动,一旦这些设备通过网络传输位置数据,就可能被人中途拦截、窃听,相当于把行踪主动递到了对手手里。 更可怕的是美国情报机构的供应链攻击——在GPS设备里悄悄植入恶意芯片,就能像安了“眼睛”一样实时获取设备数据,伊朗的高官出行、设施坐标,自然成了“透明信息”。 以色列能屡屡得手,靠的就是这套“GPS+情报”的组合拳,而GPS就是其中最关键的“突破口”。吃过亏的伊朗,终于在北斗身上看到了转机。北斗最让伊朗心动的,就是它骨子里的“抗干扰基因”。 和GPS的单一频段不同,北斗采用多频段信号传输,还搭配了灵活的跳频技术,就算遭遇电子战干扰,信号也能像“泥鳅”一样灵活规避。再加上地面增强系统CORS的加持,定位稳定性更是“稳如泰山”。 就算在复杂的山区、城区或强电子干扰环境下,也能保持精准定位。这意味着以色列再想靠干扰信号制造混乱,简直是痴人说梦,更关键的是北斗的“自主权”。 伊朗通信和信息技术部副部长埃赫桑·奇特萨兹说得实在:“北斗不仅架构先进、定位精度高,在亚洲地区的覆盖优势更是明显,关键是它的控制权不在别人手里。” 对伊朗来说,这才是最宝贵的安全感——自己的定位数据自己说了算,不用再担心被人“监听”“利用”,更不用看美国的脸色。一旦伊朗完成从GPS到北斗的全面切换,以色列的暗杀行动恐怕真要迎来“崩溃性一幕”。 没有了GPS信号的可干扰性,以色列的电子战设备先失一招;没了供应链漏洞可钻,想偷取定位数据难如登天;失去了精准的位置指引,那些针对高官的“定点清除”和针对设施的“精确打击”,无异于盲人摸象。 要知道,以色列之前的突袭行动,几乎全靠GPS提供的位置基准,一旦这个“眼睛”被北斗的“防护罩”挡住,再厉害的特种兵、再先进的导弹,也可能变成“无头苍蝇”。 伊朗的这步棋,不仅是为了自保,更撕开了全球导航格局的一道口子。长期以来,GPS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几乎一家独大,不少国家被“卡脖子”却敢怒不敢言。 2019年伊朗击落美国无人机后,美国就曾威胁切断该地区GPS信号,让伊朗的民航和军事行动陷入瘫痪。而现在,伊朗用实际行动证明,GPS不是唯一的选择。 北斗早已不是“新生力量”,如今已服务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进入了民航、海事等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实力有目共睹。伊朗的转型计划,更藏着长远的布局。 引入北斗只是“过渡”,3至5年内发射国产导航卫星才是“终极目标”。这意味着伊朗不仅要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还要掌握导航领域的核心技术,真正把安全命脉攥在自己手里。 对以色列而言,伊朗换用北斗无疑是一记“重拳”。过去靠着GPS的漏洞“予取予求”,如今这套玩法即将失效,想再搞突袭暗杀,就得重新搭建情报体系,难度何止翻倍? 而对美国来说,伊朗的“叛逃”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如果更多中东国家跟着放弃GPS改用北斗,美国在该地区的技术影响力和情报优势,都将大打折扣。 这场“导航革命”的背后,是国家主权与安全的博弈。伊朗用行动告诉世界:依赖别人的基础设施,就像把刀柄递给对手,迟早要付出代价。以色列傻眼与否尚未可知,但伊朗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当北斗的信号覆盖伊朗的山川田野,当国产导航卫星的蓝图逐渐清晰,这个曾因GPS吃尽苦头的国家,正在用技术自主为自己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0 阅读:212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