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定要做好最充足的准备,一旦俄罗斯打赢了,我们必须在这两件事情上,做好最充足

冷紫叶 2025-10-06 21:37:20

中国一定要做好最充足的准备,一旦俄罗斯打赢了,我们必须在这两件事情上,做好最充足的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头一件绕不开的就是能源安全,这玩意儿可是经济的命根子,绝对不能把鸡蛋全搁一个篮子里,这些年中俄能源合作确实越来越深,2024年中国进口的原油里,来自俄罗斯的份额已经占到19.6%,总量达到1.0847亿吨,稳稳坐在最大原油供应国的位置上。 天然气那边更不用说,“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每年输送的气量在2024年达到310亿立方米,眼看就要朝着2025年380亿立方米的设计目标冲,再加上86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俄方供应的天然气已经成了咱们进口里的大头。 可俄罗斯一旦打赢,局面就不一样了,它在国际能源市场的话语权肯定会涨,到时候议价的底气更足,说不定还会重新考虑出口布局。欧洲现在虽然制裁着,但真等局势稳了,保不齐会松口抢资源,印度、土耳其这些国家也早盯着这块肥肉。咱们要是还指着单一来源,将来在价格和供应上都容易被动。 据统计,现在咱们原油进口前五位里还有沙特、马来西亚这些国家,沙特占比14%,伊拉克也有12%,这些关系都得趁热打铁巩固好。像跟沙特搞的石油人民币结算,就是个好路子,能减少美元波动的影响,还能把合作绑得更紧。 中亚那边的潜力也得挖透,土库曼斯坦一直是咱们管道气的主要供应方,2023年占比都到20%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油气资源也不少。借着“一带一路”的势头把跨境管道再修得密一点,物流成本降下来,供应自然更稳。 非洲的安哥拉、尼日利亚这些老伙伴也不能冷落,多投点钱搞基础设施,把能源合作和当地发展绑在一起,长远来看比单纯买资源靠谱多了。 更关键的是得靠自己降依赖,可再生能源这块必须加速冲,国家能源局那边有数据,2024年全球新增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里,咱们中国占了大头,光是太阳能就新增了好几亿千瓦,总装机量都到1865吉瓦了。 要是能接着把风电、光伏的并网效率提上去,再搞定储能技术的瓶颈,将来就算传统能源进口有波动,咱们自己的盘子也能托得住。工业上推节能技术,民生领域搞绿色用能,多管齐下才能真正把能源安全的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 除了能源这条命脉要攥稳,第二件得下功夫的就是核心技术自主,这些年中俄在航天、人工智能这些领域有合作,但真到了关键技术上,谁都不会轻易交底。俄罗斯打赢之后底气更足,说不定会把技术当成筹码,想在合作里占更多主动,咱们总不能指望别人把吃饭的家伙送上门。 2024年咱们在半导体领域的研发投入涨了15%,就是冲着光刻机、先进制程这些“卡脖子”的地方去的。国产C919客机试飞越来越顺,发动机研发也在咬牙攻坚,北京的科技园区里,几百家初创企业扎在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的赛道上使劲跑,这些都不是白忙活的。 技术自主从来不是闭门造车,跟欧盟在绿色科技上搞联合实验室,和日本交流精密制造经验,多跟不同国家搭伙,既能学东西又能避免被单一国家牵制。 要知道,俄罗斯打赢后,美西方说不定会更急着在技术上卡咱们脖子,到时候要是自己没家底,光靠别人根本不顶用。航空发动机、高端芯片这些核心部件,早一天实现国产化,咱们在国际合作里就多一分底气,就算俄罗斯那边技术合作有变动,咱们也有回旋的余地。 这两件事说到底是相辅相成的,能源稳住了,技术研发才有持续的动力;技术跟上了,才能更好地优化能源结构、拓展合作渠道。经济日报之前就提过,中俄合作要“量稳质升”,其实对咱们自己来说,就是既要借好外部的力,更要扎牢自己的根。 俄罗斯赢不赢是人家的事,但咱们的准备必须做在前面,能源来源多铺几条路,核心技术多练几手硬功夫,不管国际格局怎么变,咱们都能站稳脚跟。毕竟国家发展从来不是赌运气,而是靠未雨绸缪的清醒,把这两件事办扎实了,才能在变局里既保住基本盘,又抓得住新机会。

0 阅读:81

猜你喜欢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