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中国一旦崛起,最紧张的是美国。错了,比美国更警惕中国的,不是别人,恰

冷紫叶 2025-10-06 21:37:20

很多人以为,中国一旦崛起,最紧张的是美国。错了,比美国更警惕中国的,不是别人,恰恰是那个“友好邻居”——俄罗斯。 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得从大国博弈的根子上看。 俄罗斯从沙皇时期就有“大国情结”,即便苏联解体后实力下滑,也始终把亚欧大陆的影响力看得极重。俄罗斯军事资料网去年就刊文分析,说中国的快速发展早晚会把经济力量转化为军事能力,最终目标是成为亚洲无可争议的强者,把美国彻底挤出这一区域。 这话听着像在分析客观趋势,实则藏着对自身地位的焦虑,在俄罗斯看来,亚洲的主导权历来该有它的一份,中国的崛起等于动了它的“传统地盘”。 文章里还特意点出中国在南海的布局、钓鱼岛的争议,以及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在咱们看来是维护主权的必然动作,在俄罗斯的战略视角里,这些都成了“扩张影响力的信号”。他们笃信历史规律,觉得拿破仑法国、苏联这些大国的崛起都伴随着势力范围的扩张,中国不可能例外。 这种逻辑下,警惕就成了本能反应,甚至有俄媒直白建议,美国该放下乌克兰的烂摊子,赶紧联合俄罗斯一起制衡中国。 这种担忧不止在精英圈层蔓延,普通俄罗斯人的戒心更具体,香港《亚洲时报》的访俄报道里提过一个细节,俄罗斯街头随处可见呼吁多生孩子的海报,背后藏着对东部边境的隐忧。俄罗斯人口持续下降,而中国人口基数庞大,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大量中国移民涌入务工经商。 他们承认中国人能把冻土地带改成良田,能在荒芜之地建起工厂,但骨子里怕这种“人口渗透”。有受访的俄罗斯民众直言,早晚要被中国人“吞并”,只能庆幸自己活不到那一天。这种朴素的焦虑,比官方声明更能说明问题。 俄罗斯媒体的报道取向也透着刻意,当年梅德韦杰夫访华,俄电视台表面播着中国学生欢迎的热闹画面,专家评论却全是谨慎说辞。 有人说中国经济成就被夸大了,就算能成世界大国也是远未来的事;有人盯着四川大地震时的救援装备,暗指中国实力没那么强;还有人干脆把中国等同于“劣质产品生产国”。这种一边合作一边贬损的操作,本质是在给国内民众“降预期”,缓解对中国超越的心理落差。 更深层的隐忧藏在经济与安全的矛盾里,中俄能源合作看似紧密,但俄罗斯始终提防被“经济绑定”。有俄罗斯专家坦言,对华合作里的市场机会早被日美公司占了,俄罗斯捞不到太多好处。这种认知让他们既想赚中国的钱,又怕被中国的经济引力“吸住”,失去战略主动权。 军事层面更明显,即便中俄搞“联合海上”军演,中国国防部也得反复强调“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这话与其说是说给西方听的,不如说是在安抚俄罗斯的戒心,毕竟俄媒都在喊着要跟美国联手防中国了。 美国的警惕更多是“全球霸权被挑战”的愤怒,手段来得直接,加关税、搞制裁都是明面上的。俄罗斯的警惕却更复杂,带着“近邻崛起”的本能恐惧,还有对自身实力下滑的敏感。就像当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最在意的就是周边国家不能出现新的强者。 如今中国在太平洋岛国的影响力扩张,美国还在砸钱补救,俄罗斯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借美国之力制衡。 这种心态说白了是大国博弈的常态,俄罗斯从来没真把中国当成“自己人”,即便现在跟西方闹僵,也始终暗戳戳向西看,觉得欧洲才是“同类”。对中国的警惕,不过是这种“向西倾斜”心态下的必然产物。 美国的打压是明枪,俄罗斯的戒心是暗箭,后者藏得更深,也更难消解,毕竟对俄罗斯来说,一个强大的邻居远比一个遥远的对手更让人心神不宁。

0 阅读:298

评论列表

用户77xxx62

用户77xxx62

2
2025-10-06 22:37

朋友,换个地方演戏吧

猜你喜欢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