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国提出以200亿美元援助阿根廷,条件是阿根廷取消其与中国18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 这事儿得从2009年说起,当年阿根廷深陷经济危机,中国伸出援手签了货币互换协议。 简单来说,就是阿根廷缺钱时可以用比索换人民币,用来买中国货、还外债,相当于给阿根廷的外汇储备上了一道保险。 十多年来,这份协议续签了十几次,金额从最初的700亿人民币涨到2023年的1300亿,成了阿根廷经济的“救命稻草”。 到了2025年,阿根廷经济又崩了。通胀率飙升到100%以上,外汇储备见底,比索汇率跌得爹妈都不认识。美国瞅准机会跳出来,说要给200亿美元货币互换,但必须切断和中国的合作。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甚至把这200亿称为“通向选举的桥梁”,明摆着要干涉阿根廷内政。 可阿根廷总统米莱心里跟明镜似的,美国的钱还没到账,国内农民已经闹翻天了。9月正是大豆收获季,隔壁巴西靠卖大豆给中国赚得盆满钵满,阿根廷农民却因为26%的出口税只能干瞪眼。米莱一咬牙,直接取消大豆出口税,短短几天就卖出40船大豆,近百亿美元现金哗哗流入国库。 更绝的,阿根廷前脚收了美国的“口头援助”,后脚就和中国续签货币互换协议。2025年4月,阿根廷央行宣布把350亿人民币的互换额度再延长一年,相当于给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阿根廷经济学家费德里科·马查多算过一笔账:这意味着阿根廷到2026年中期才需要偿还48亿美元,大大缓解了债务压力。 美国这下彻底傻眼了,原本想用钱买断阿根廷的外交自主权,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阿根廷不仅没取消协议,反而加大了和中国的合作。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七个月,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几乎归零,而阿根廷对华大豆出口量同比暴涨300%。更讽刺的是阿根廷还借着美国的援助承诺,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和中国签署了新的贸易协定,涉及农产品、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这场博弈背后是中美在拉美影响力的较量。美国想通过经济援助巩固“后院”,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阿根廷老百姓要的是真金白银,不是空头支票。 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能直接解决进口支付问题,而美国的200亿援助附带了太多政治条件,甚至要求阿根廷在联合国大会上“对华保持距离”,这换谁都不会答应。 更关键的是阿根廷已经找到了“两头下注”的生存之道。一方面,它接受美国的援助稳定金融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对华出口和货币合作对冲风险。这种务实策略在拉美国家中越来越普遍。巴西、智利等国近年来也纷纷扩大本币结算规模,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美国的这次失败,暴露了其外交政策的僵化。在全球化时代,想用“胡萝卜加大棒”的老套路控制他国已经行不通了。 阿根廷用实际行动证明: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不如务实合作,谁能解决实际问题,谁就是更可靠的伙伴。这场由大豆和货币引发的外交风波,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国家加入“去美元化”的行列,重塑全球经济秩序。 来源:观察者网 【美国竟威胁阿根廷:跟中国货币互换,给我取消】
外媒感叹:中国最新声明开始掀桌子,一点也不考虑美国利益最近,国际媒体一片哗然
【17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