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有意思了!”黑龙江,一男子发现某菜市场各摊位晚上没人看守,称:不怕人偷吗?网友直呼:刷新我对东北的认知………… 10月3日,一男子晚上闲逛时,发现某一菜市场,各个摊位老板人都没在现场了,都收摊了,但是摊位上菜却没有收回去,一直摆放着。 这位男子叫王磊,是从江苏苏州来哈尔滨香坊区出差的,那天晚上忙完工作快8点,肚子饿了想找家小馆子,顺着导航绕到了附近的横道街菜市场。北方的秋天黑得早,路灯把市场的水泥地照得亮堂堂的,可摊位上除了码得整整齐齐的菜,连个人影都没有——这要是在苏州,别说菜了,就连摊位上的塑料袋都得收得干干净净。 王磊当时掏出手机,镜头先对准了最前排的蔬菜摊:水灵的油麦菜用橡皮筋捆成小把,沾着水珠的西红柿摆成小山,最显眼的是旁边立着的硬纸板,上面用马克笔写着“黄瓜5块2斤,茄子3块,自取找零,钱放铁盒里”,铁盒的盖子还敞着,里面能看到几张10块、20块的零钱。他越拍越纳闷,忍不住伸手碰了碰西红柿,挺新鲜的,不像放了一天的陈货,“这老板就不怕有人拿了菜不给钱?或者干脆顺手多拿两把?” 直到他看见市场出口的小卖部里,一位围着花围裙的阿姨在擦玻璃,才揣着疑惑走过去。阿姨姓刘,在这开了五年小卖部,听王磊问起摊位的事,忍不住笑了:“小伙子是南方来的吧?我们这市场都这样,晚上收摊不用把菜拉走。你看那边卖豆腐的老周,昨天还忘把电子秤收回去了,今早来一看,秤还在原地,上面还多了半袋刚烙的糖饼——是隔壁卖馒头的老张给他留的。” 王磊还是不放心,追问“就没遇到过拿菜不给钱的?”刘阿姨擦玻璃的手顿了顿,说“有过一次,去年冬天,一个外地游客拿了两斤白菜,可能没看见钱盒,直接走了。结果第二天那游客特意绕回来,不光补了钱,还多给了5块,说‘昨天让老板担心了’。你想啊,这市场里的摊主都是干了十几年的老街坊,买东西的也大多是附近小区的居民,谁好意思干那占便宜的事?真要是忘了给钱,下次来准补上,要是实在没钱,跟摊主说一声,先拿菜走都行。” 第二天早上,王磊特意早起去了菜市场,正好赶上卖豆角的李大姐卸货。聊起晚上不收菜的事,李大姐一边把豆角摆成排,一边说“拉回去多麻烦啊!我家库房离这两公里,晚上拉回去,早上再拉过来,菜都折腾蔫了,卖不上价。放这儿多省事,市场有监控,旁边还有刘姐他们看着,比放家里还放心。”说着她指了指摊位角落的监控摄像头,“再说了,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个信任,你信别人,别人才信你。前阵子有个老太太买土豆,钱没带够,跟我说‘姑娘我先拿回去,下午给你送过来’,我就让她拿了,结果下午不光送了钱,还带了自家种的小辣椒。” 王磊把自己拍的视频发了网上,评论区一下子炸了——南方网友清一色“震惊”,说“我们这超市晚上都得把临期食品锁起来,这菜市场居然敢敞着放菜?”“刷新认知了,这就是东北的安全感吗?”而东北网友却觉得稀松平常,有人回“我们那小镇菜市场也这样,冬天冻货都放外面,没人动”“这有啥?邻里之间这点信任都没有,还做啥生意”。 其实这事儿看着“新鲜”,背后藏的是老社区里几十年攒下的人情味儿。不是东北人“心大”,而是他们知道,比起提防别人,这份“敞开的信任”更能拉近距离。现在很多大城市的菜市场,摊主和顾客都是“一次性买卖”,今天你买我的菜,明天可能就再也见不到,自然很难有这样的默契。可在横道街这样的老市场,摊主看着顾客从小伙子变成大叔,顾客看着摊主从姑娘变成大姐,这份熟稔,比任何锁都管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太有意思了!”黑龙江,一男子发现某菜市场各摊位晚上没人看守,称:不怕人偷吗?网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07 13:36:5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