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警告下任国民党主席,“维持现状”不可持续,必须谈统一?马英九幕僚萧旭岑抛出

物规硬核 2025-10-08 10:44:28

马英九警告下任国民党主席,“维持现状”不可持续,必须谈统一?马英九幕僚萧旭岑抛出三大观点,强调推动统一国民党主席的“宪法义务”,并认为国民党主席选举派系不灵了,自主党员定胜负,两岸路线成郑丽文对抗郝龙斌的关键,不过,萧旭岑观点是否代表马英九表态,值得后续观察,马英九此前表态“是时候世代交替”,显示他并不支持属于“老一辈”的郝龙斌。   国民党党主席选举将于10月18日投票,7日在台中举行的首场政见会上,目前选情主要聚焦在郝龙斌与郑丽文之间的竞争。   郝龙斌的竞选底牌是地方派系的实打实选票,作为前“行政院长”郝柏村之子,他获得云林张派、台南地方派系及部分军系退将背书,39名退将联合声明力挺的声势,印证了军系票仓的潜在能量。   但萧旭岑犀利指出,这种传统派系联盟正面临解构,基层党员对“维持现状”的模糊表述已失去耐心,自主投票逻辑更倾向路线清晰的候选人。   郑丽文的崛起恰逢其时,她以“九二共识”为旗帜,在社交媒体发起的多场辩论中支持率超68%,形成网络民意碾压式优势,这种“非典型”突围路径,恰恰印证了国民党基层对“老面孔”的审美疲劳。   前民进党“立委”郭正亮直言,郝龙斌的“不碰两岸”策略已难与郑丽文的“主动破局”论述抗衡,后者对“和平统一”的明确表态,更契合萧旭岑强调的“宪法义务”要求。   马英九此前“是时候世代交替”的表态,与其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的三大观点形成战略呼应,萧明确提出新任党主席须满足三条件:以2028年胜选为目标、政策回归党纲党章、协调民众党形成蓝白联盟,这种路线纠偏,直指朱立伦任内“九二共识”表述弱化、派系平衡凌驾人才选拔的积弊。   值得注意的是,洪秀柱作为唯一公开主张“终极统一”的前主席,其态度成为关键变量,她虽否认支持特定人选,但强调只认“统派”候选人的立场,无形中为郑丽文加冕,而马英九从“不统不独”到直斥赖清德“新两国论”的态度转变,更暗示国民党正经历从“防御性维稳”到“进攻性统一”的策略升级。   这场选举暴露出国民党深层的结构性矛盾,郝龙斌的“造王者”承诺与郑丽文的“行动党主席”宣言,本质是“维持现状”与“主动破局”的路线之争,军系票仓的分裂更显戏剧性:前黄复兴党要员季麟连力挺郑丽文,而郝龙斌则以“保留军系名额”换取支持,这种利益交换,恰与萧旭岑批判的“派系交易”形成互文。   网络民调与党员结构的代际鸿沟同样尖锐,5.3万网民参与的调查中郑丽文支持率达68%,但国民党党员平均年龄超55岁,传统投票群体更看重组织动员能力。   这种温差,使得最终结果仍存变数,若郝龙斌能整合地方派系资源,或可复制2020年韩国瑜的“深蓝总动员”模式,若郑丽文化解“拜访高市早苗”争议,其网络声量或可转化为实质选票。   在这场攸关国民党命运的选举中,最深刻的启示在于:统一主张已从“政治正确”升格为“生存必需”,马英九团队以宪法义务为锚点,既是对“台独”叙事的法理反击,更是对国民党身份认同的再确认,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原则转化为可操作的路径,既不能重蹈“空泛维稳”覆辙,也要避免陷入“急统”冒进。   国民党需在三个维度实现突破:   其一,重构两岸对话机制,将“九二共识”从政治符号转化为民生红利,通过ECFA升级、农业合作等具体项目积累互信。   其二,建立党内路线辩论的常态化平台,让统一主张在思想市场中接受检验。   其三,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根基的新世代领袖,避免陷入“非老即新”的极端选择。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政党的转型都需经历阵痛,但唯有敢于直面统一命题,国民党才能跳出“在野党”的被动身份,真正成为两岸和平的推动者而非旁观者,这不仅是马英九辈的政治遗嘱,更是时代赋予国民党的历史使命,当选举尘埃落定,无论胜者是谁,都需要回答同一个问题:如何让统一主张从纸面宣言变为民意共识?这,才是决定国民党未来的真正命题。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