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电厂岌岌可危,印度要求中方出口电力设备:欧美多国沉默了! 印度电力圈最近闹出了一件不小的动静。国内一批私营煤电企业几乎同时向政府递交申请,要求取消进口限制,只为了能买到来自中国的发电设备。 要知道,这几年印度一直强调“印度制造”,推本土化生产,甚至在中印关系紧张时直接限制中国设备入境。这次的反转,不是政策松口,而是企业实在撑不住了。 对这些电厂来说,问题很简单,本土设备又贵又不稳定。同样规模的发电机组,本土造要花一倍的钱,还常常因为技术不过关拖延交付。 而从中国进口的设备,价格立刻降下来,质量也在他们过去的使用经验里被证明可靠。在利润被煤价、贷款压力和运输成本不断挤压的情况下,这点差价就是救命绳。 2021年之前,中国制造的大型机组、变压器就已经占了印度煤电装机容量的很大比例,几十吉瓦的总量支撑着他们的电网。 十几年前,像东方电气这种中国企业,就一次性给印度卖下十套超临界机组,这些设备运行至今稳定性让印度工程师心里有底。 问题是,印度自己的制造业顶不上来。连他们国家自己定的锅炉规程,很多厂家都过不了认证。 原材料、焊接、检验环节,常常一不合格就停工。本土化政策本想扶持产业,但遇到用电需求暴涨,政策反而成了拦路石。 政府计划到2035年新增近百吉瓦煤电产能,可煤炭生产任务年年完不成,运输又是老大难,煤进口反而一路上升。 既然中国设备是唯一的解,那欧美为何没机会插手?原因有几层。首先他们自己在去煤化,很多国家已经宣布几年内关掉煤电,设备生产线早就被砍掉或改造去造风机、光伏板。 就算有企业还能生产,成本也比中国高三成以上,加上认证、运输,印度这种资金吃紧的企业根本负担不起。 还有政治压力的问题。欧美在“碳中和”上态度强硬,公开卖煤电设备等于自找环保组织的麻烦。 利润和形象之间,他们选择了沉默。更实际的是售后。中国企业在印度有配件仓库和维修团队,出故障几天就能赶到现场;欧美厂商要调人过来,签证就能拖半个月。 这场设备之争看上去像是国家间的贸易选择,实际上是产业链、技术能力和市场规律的碰撞。 印度几年前试图用政策挡住外来设备扶持本土制造,却忽略了技术积累和完整供应链需要时间,结果到了关键时刻,发现唯一能救它们的恰恰是曾经拒之门外的中国。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可能每个国家都在所有领域自给自足。印度这次的求助背后,是市场逻辑对政策的一次反击。 设备、价格、服务,中国已经在煤电领域形成了别人短期内赶不上的优势。而印度要完成自己的能源计划,如果不放开进口,它的电网很可能先被自己卡住。 眼下他们只能接受现实,把生存的钥匙交给有能力也愿意供货的那一方。
大批电厂岌岌可危,印度要求中方出口电力设备:欧美多国沉默了! 印度电力圈最
幕沧小澜
2025-10-08 12:45:15
0
阅读:77